朋友圈非常有趣的一个现象:
××背单词打卡第×天,
××阅读打卡第×天,
××打卡第×天,
... ...
然后你去观察一下这种打卡持续的时间,最少的是1天,最多不过100天,很神奇。当然,没有调侃的意思,人过30岁还有学习的意愿,实属不易。更多的人疲于应付工作上的事情,好不容易回到家里,只想瘫做在沙发上看看电视、刷刷微博,哪有心思学习?这个例子说明成年人继续学习的动力不足,甚至根本没有继续学习的动力。
而回头想想上学时,那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初中的时候拼命学习,为了进入本地区最好的高中;
高中的时候拼命学习,为了考上最好的大学;
在大学积极参加各种社团、社会实践,为了进入最好的企业。
你看看,一环紧扣一环,前面有一个诱人的目标在那里,学习的动力自然源源不断。而工作几年之后,整个人就变得懈怠了,什么都不想再去学,为什么会这样?
- 上学时,我们只需关注自己的成绩就行了。而进入社会之后,周边环境变复杂了,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与各色人等打交道。大部分人想在工作上如鱼得水都很困难,更别提工作之外再去学习。
- 少数人还保有一份终生学习的初心,他们会利用难得的休息时间给自己充电。但往往坚持不久就会放弃,因为学习一段时间就发现所学的东西不能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例如,坚持背单词学英文,但自己的工作和英语关系不大,生活中也很少用到,那我辛辛苦苦学它干什么呢?
压根不想学的人,没有必要再讨论,对于想学的那一小批人,怎么才能让学习的动力更足呢?
答案是:
孩子。
对于成人,你可能认为学英语对自己没有任何用处(实际在未来某一天可能有大用处,只不过多数人都短视且功利),学编程、学钢琴同样如此。但学这几样对孩子有用处吗?用处大吗?我相信99.99%的回答是肯定的。这就够了。从现在开始,你无论学任何一门知识都对自己的孩子有帮助,不管是学习氛围的营造,还是实实在在的亲自辅导,你都完胜那些什么都不做的家长。这个动力是不是足够大呢?
笑来老师的文章里反复讲过,未来必备的两大技能是英语和编程,我是很认可这种说法的。所以我以一个门外汉的身份开始学习编程,未来我会给自己的孩子营造良好的编程和英语学习环境。同样,学会一门乐器能有效缓解一个人的压力,我以30+的高龄开始学习钢琴,虽然达不到教授孩子的程度,但可以陪他一起练琴,让他在学习的路上不那么孤单。
让家长从一个说教者,变成一个实践者,进而影响到孩子,使其在学习的路上走得更远,这不是成年人学习的最大动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