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三点原则:
1.考研首先是场考试,你要在考场上收获足够的成绩,必要时可以一定程度上不择手段稍微走点捷径,当然,不违法的。
2.考研不只是场考试,是以后3到6年学习生活甚至更以后的工作基础,为了上一条临时走点捷径可以,但以后还是要为自己补回来。
3.上面两条都是手段而已,从现在考研到将来读研,学本事是第一要务。
择校
择校是门艺术,高考选错专业可以再换或者跨考,考研目标太高不仅考不上还耽误时间、消磨精神,目标太低当然是吃亏咯。(切忌眼高手低,一次考上合适目标才好)
首先,信息渠道要广。上到目标学校官网和招生办电话,下到一些小道消息,都值得推敲。比较宽的渠道有各校官网,考研的网络论坛,各校QQ群、贴吧等等,最好能找到心怡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交流具体经验。
其次,要精明,要耐心。渠道太多也是个真真假假的话都有,而且不仅要分真假,也要分辨是否适合自己,这要冷静精明。另外为五到十年计,虽然查资料的时间凑一块用不了三整天,但是花两个礼拜沉淀情绪,深思熟虑是值得的。而且坚定的信念能使你更自律。
最后,条件允许的话,最好在择校时就考虑到入校后选择实验室和导师的问题。窃以为师生同心比选个更强的学校或者专业实力更重要(要想考个专业排名更高点或者地域更好点的学校其实也能考上,但为了本校的优秀老师我还是没有跨考;要是明显优秀一个层次的学校,也许好的老师会稍微常见一些,但也未必有100%保障,而且考取难度也会上个大台阶,我没这个信心也就放弃了)
以上三点都是常人容易忽略却比较实在的纲领性建议,至于更具体的院校、专业、地域等更多方面更详细的分析,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许多渠道都会提供你需要的信息。只要根据以上提纲挈领,处理那些信息然后做决定即可。
另外还有两个陷阱:
一是错判自己上升空间。自律能力不够强,就不要在定计划时把所有潜力都算计在内,否则会一推再推,最后失败。计划,即使能自律也会随着时间流淌不断调整,要有随机应变的心理准备和缓冲余地。留多大余地,冷暖自知。
二是进退无度。以我计算机考研为例,408统考科目日后都是从业根基,我选了东大(考C语言、数据结构)。如果你要考408或者同样科目但更难的清北自命题,最好专业课尽早开始,这算进了一步;如果你考类似东大这样科目少的,那专业课可以很晚才准备,算退一步。进要避免最终失败,退也要心里有数,不能打着一退永逸的主意。现在退一步是自知之明,为了安全上岸,将来找时间还是要补上这学习。
复习状态
这就好比健身,你的身材就是你的生活状态。不管是增肌、减脂还是塑形,你可以不择手段临时达到目的,但身材终将反弹到对应你生活状态的样子。想保持身材,只有终生改变,身材一旦反弹一次就算是开了口子,日后更容易反复反弹。
喊几天口号容易,坚持就难。所以千万别一开始就用力过猛,尝试短时间就改变自己,不如春风化雨、张弛有度。别迷信一天学十个小时或者更多,每天8小时高效足矣。即使你低效学习拼到吐血考个名校,将来也竞争不过高效学习轻松上岸的那些同学,时光会将你消磨成“无定河边骨”,比考研失败的同学更籍籍无名。高效自然的学习才是今后适合你的生活节奏。
总论
从“总论”开始,行文方式是先说我一家之言,再介绍我实际经历。“学我者生,像我者死。”看官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我的经验和理论,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切不可盲目照搬、盲目模仿。
一般来说,英语、数学最先开始复习,其后视情况和时机加入政治、专业课。根据其难度,政治最早一般暑假开始,专业课极难甚至可以最先开始复习。
政治:100分,考研成功的重要条件,投入产出比最高的一门课。复习原则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和参考书获得尽可能多的分数,为专业课减负。
英语:100分,考研成功的必要条件,英语不过线比其他三门更常见,值得小心。复习原则是目标院校需要多少分,就至少考多少分。
数学:150分,考研成功的决定性条件,优秀和平庸的分水岭。复习原则是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专业:150分,考研成功的决定性条件,读研就是为了深入学习专业知识,这也是吃饭的家伙。复习原则是尽可能学好,打好基础。
这里将四个科目介绍的简略又显功利,我会在下文每个学科的开头,详细介绍它们的魅力所在,都值得深入学习,都会受用终生。
迭代法????
复习时如何?考试时如何????
关于数学和专业课我想多说两句
首先要知道,考研500分有300分是业务课(数学课+专业课)。因此,只要这两门150分的科目能拿到录取名录高分段的标配分数,另外两门100分的科目即使偏低,最后总分也是毫无疑问能过线几十分,复试无压力。
那么专业课暂且不谈,数学我觉得以后基本每年都会是地狱模式。
从前从张宇等老师到广大考生,普遍认为单数年份较为简单,双数年份比较难,其中16年是近年难度峰值,17接近难度低谷。而我个人由于二战,参与了18考研和19考研。18年的难是意料之中,而19年的难完全是既不合情理,又出乎意料。
后来分析原因,我认为和考研人数直接相关。18年240万考生,比17年增长几十万,19年290万,而这两年当中都有一半甚至可能过半考生是往届考生。加之研究生考生几乎没扩招,甚至由于名校录取保研同学越来越多,统考名额呈现下降趋势。这意味着考研地“窄门”越来越难进,更多考生考的同时更大比例考生落榜,然后以往届生身份二战三战,考生增长越来越快。
大家都觉得更高的学历能成为自己走向大城市的敲门砖,毕竟过去是北京欢迎你,现在是北京驱逐你,所有大城市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都开始驱逐低端人才,同时高呼大力引进高水平人才来掩盖无声的驱逐——你租不起房吃不起饭看不起病。
为了择优录取、优中选优,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数学考试难度。因为统考科目中只有数学分值最多、最容易通过加大难度来区分,否则难道要提高政治英语难度?而且数学是业务一所有考生中参与最多的科目,大量工科、理科、金融等等考生都要考,可以说统考数学就是主要矛盾。说白了,研究生入学考试现在就是靠数学来劝退考生,不给你学上。
直接的例子就是18和19考研。本来在16年难度达到近十年峰值的时候,下一个双数年18年只需要稍微难一些,没必要太难更没必要有什么偏难怪题型导致所谓不知真假的泄题事件,结果18年偏偏就极难。本来在16和18连续两个双数年都极难的情况下,单数年19年更应该是接近难度低谷的简单才符合大家的期待,结果偏偏19年又是极难。
这样看来从16到19这四年,其中3年都是地狱难度,毫无疑问地,这不是巧合。这意味着只要考生数量继续增长,数学就会维持这个难度。
那么我建议从现在开始,数学,你再重视都不为过,花再多时间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