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这就是思维导图的精髓之一。
思维导图最初是由语意网络图演化而来,后来心理学家博赞又增加了色彩、图像等元素,正是构成了现在常用的思维导图模样。所以思维导图呈现大脑思考内容的一张图。
怎么看
当我们在看一张思维导图的时候,可以简单分为三步。
1.中心主题
我们在看到一张思维导图时,目光通常会聚集到中心点的位置,通常这个位置的图案也是面积最大的。
2.主干
看完中心的主题图案,会发现有很多的线条从这个图案中延伸出来。与中心主题直接相连的线条就是主干,通常在手绘的思维导图中,这些线条由内而外是自粗向细的。
3.枝干
我们会发现,主干除了连接着中心主题,还会连接着一个个的小主题,而这些小主题又会延伸出第二阶的线条。再往后还有第三阶、第四阶等等,而这些线条通常会比主干要细,它们的名字统称为枝干。
怎么分
我们日常见到的思维导图,可以大致分为三种。
1.全图思维导图
这一种是完全由图案和线条组成,非常的吸引眼球。相对于文字,也更符合大脑的记忆原则。但是由于思维导图通常会带有作者的主观看法,所以在无人接说的情况下,容易众说纷纭,比较混乱。但是在一些相对活泼的场合,还是非常好用的,比如个人介绍,礼物贺卡之类。
2.全文字思维导图
通常电脑和手机绘制的就是这种类型,让人一目了然,清楚明了,高效率的传达信息,也显得比较正式,特别是在书面报告等场合。
3.图文并茂思维导图
这应该是最常见的一种思维导图了,简单清晰又不失活泼,结合了全图和全文字的优点和缺点,操作简单,但也往往容易出现问题。
思维导图是为了高效率的记录和传递重要信息,而在记忆的过程中,图案可以让记忆效果事半功倍,因此图案最好添加在重要信息的地方。如果随处添加图案啊,则显得有些混乱了,也会对大脑记忆造成负担。
怎么做
思维导图有四大核心要素——关键词、放射思考、色彩和图像。
1.关键词
一张思维导图应该是恰如其分的精简,增一分肥,少一分瘦。判断的标准则是删除一个词能否影响到对内容的理解。如果不影响,则删除;如果已影响,就要补充。
正因为思维导图源于语意网络图,所以根据语言习惯,思维导图中词语的选择应以名词为主,动词次之,加上必要的形容词和副词。
除此之外,每一线条上的词语数量以“一个”为原则,除非是一些必要的情况,再增加到两个或两个以上。
2.放射思考
思维导图是由树状结构和网络脉状组成的,如果细分的话又会分成不同的三种关系。
(1)分类关系
举个例子
(2)因果关系
举个例子
(3)联想脉络
举个例子
3.色彩
颜色主要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为了区分不同的主题或信息,另一个则是表达我们内心对该主题的主观感受,以此来激发创意或者记忆。
除此之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图像最好使用三种以上的颜色,以此来增进记忆。
4.图像
最重要的事情是,在重要的地方才加插图!如果到处画图,容易失去重点。
第二件重要的事,插图必须要明确表达或者联想到重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