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9日晚八点,我们跟随公众号价值变现超人Judy老师学习了第一次课程:定位变现:如何设计一个可以变现的公众号。
这个问题也是困扰了我两年多的问题。在这两年多里,我先后注册了三个公众号,每个号都是短期运作以后,就因为没有发现价值,随后失去了动力,最终弃号。我将这个放弃最大的归因为——我不是名人,所以没有品牌,所以没有关注度!
也正是带着这样的困扰,报名了Judy老师的微课。
刚开课,我就在老师的PPT下面发现了一行很小的字:“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可以说,仅一句话就又点亮了我做公众号的希望。
老师课程中问到:“为什么要做公众号?”其中提到了因为想要通过做号,来实现两个价值,即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很好理解,就是做公众号的人都有自己的某个情怀,也有表达自己和分享他人的心理需要。但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做号却没有坚持下去呢?
因为仅凭精神价值和情怀做事,我们不容易走远,尤其是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很容易放弃,不容易坚持。
我是个心理咨询师,对于老师提到的这一点我简直是不能更认同。因为我的专业告诉我:人的行动之所以能够坚持下去要靠内在驱动力,而内在驱动里除了情怀,更需要一件事能满足人最基本的欲望和需求。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最基本的需求一定是物质的,物质需求满足了,才能逐渐上升到精神需求。
就我们做号的人来说,只有公号能够带来物质价值后,我们就能获得不断的激励和成就反馈,就能更坚持下去。
下面根据老师讲的第一课,结合我每天必看的两个公众大号和大V人物,来分析如何定位公众号这个问题。
我每天必看的两个公众号一个是“武志红”一个是“张德芬空间”。
这两个都属于心理学领域内的成功大号。
就像Judy老师课堂所讲,这两个号都有清晰的定位。武志红的介绍是:“中国资深心理咨询师、作家...”并且举例自己的畅销书,也标明了自己的坐标:目前居于广州,但在全国多个城市都成立了武志红工作室。
张德芬的介绍更是简洁明了:“华语世界知名心灵作家”,公号的定位是“普及心灵教育,倡导有内而外的成长。”
这让读者一眼就能对他们的专业产生信赖、对该公众号的基本内容有个直观的了解。可以一下抓住目标客户,也就是阅读者、观众。
吸引的粉丝多了,一个公众号的价值就体现得越来越丰富。例如,读者从他们的文章中获得了知识、开拓了眼界和思路,内在品质得到了提升,这是公众号的精神价值。
同时,广告、课程销售、咨询服务、渠道推广、强强合作等资源也都相应而来,这就是公众号的物质价值。
我们也经常看到,很多大V之间是互推公众号、互推课程、互相支持的。也就是说,互联网时代,尤其是“微时代”,让大V之间的合作共赢有了更广更深的方式和机会。
除了上面分析的公众号外在形式以为,武志红张德芬他们的公众号文章内容也十分值得研究。以前我只关注了他们文章的心理学内容本身,而没有发现这些文章其实都具备judy老师所说的:“不散”,既聚焦。
昨晚课堂上,Judy老师讲到做公众号的四忌:急、散、闭门造车、受限。
就我个人做公众号两年的感受来说,我反思自己的失败原因是前两条,尤其是第二条:散。
我的公众号想写什么写什么,全看自己的心情,没有意识到公众号其实是“产品”。而“产品”是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假如只是为了满足自己表达的需要,只顾自写自嗨,那不能叫公众号,只能叫“私人日记”。显然,普通人的私人日记并不能变现,因为这不是《雷锋日记》。
关于怎样聚焦,我会根据Judy 老师所讲,深入分析自己的优势所在,找到自己最熟悉游刃有余的领域,然后使内容创作更聚焦,使我的号更有清晰的定位。
学了第一课后,最大的收获是要去好好修改一下我的公众号了,从形式到设置到内容,都需要用心规划并修改一下。
至于文章内容的写作方面,如何写出一篇10万+的雄文,是本次训练营下节课的内容,我很期待。此前也通过Spenser先生讲的写作课,感觉要多听成功人士的经验,自己多多训练,才能一步步走上内容创业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