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动作
前几日一个画格,被友人提建议到“缺乏点动作”,友人非专业绘画人士,但是此建议却似乎给了我一个指路的灯。
最近对自己的画,总有种打不起精神的倦怠感,觉得画的越来越没劲,但是其实本身这一个剧本、被多个友人好评、自己也感觉很好。这就是说,有了好的故事,怎么又打不起精神来呢?
自友人提醒后,这个问题就似乎正式摆放在台面上来思考了,这是个人压力不足问题吗?
这一格上,是缺乏动作的父女两人的对话特写,即是特写,便本只画两人表情面部,但怎么画怎么改却始终不满意,觉得缺乏一个“生气”和“灵气”,却找不出原因始终。
缺乏动作?
可是我这已经有表情啊?是表情不够强烈吗?我本来不就是要表现表情吗?
缺乏动作?
缺乏动作……
于是我添了一只紧张的握住操纵杆的手到画面前景,画面一下子活了起来,语言似乎也生动了,画面有了灵气和感情,画面有了层次感和一定的空间场,“感情场”也丰富起来——一切都活了。
编、导、演
以前一直不能够理解为什么有的演员能称为“表演艺术家”、有的歌手能被称为“歌唱艺术家”,不理解不去作曲的那些钢琴家……
现在似乎有些明白了——即使有了好的剧本、好的导演,一个真正好的作品仍然需要一个好的演绎者——甚至,任何一个环节上都可以呈现出好的创造力!
好的剧本,如果落到一个差的导演手里,节奏就可能缺乏张弛对比、缺乏缓急对比,整个成为了流水账、虽然无味。
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如果落到一个不会演戏、无法融入真实感情的流量鲜肉演员那里,就可能是呆若木鸡的表情和动作,除了鲜肉们的疯狂粉丝,谁看着都像白开水。
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成功融入自己的感情,就能形成良性激发,使作品上到新的高度。
层次、黄金配角
那只手是什么?
就像一个好的配角。
就像一群负责任的努力表演好自己角色的群演。
它的存在,紧张的握住的动作、强化了画面的紧张气氛,使主角的表情有了“落脚”处、有了应和。
而且画面有了层次感,画面有了空间纵深,不再单薄。
而且,画者(我)的感情,在绘画过程中再次得到深度投入(而不是写完剧本就只剩下行尸走肉一般的纯技术完成,那才是真正难熬的),这样的再创作过程才真正有趣、才真正能够享受到乐趣。
层次,永远的层次——画面的层次、感情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