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持续了2个多月,经济下滑、裁员、失业到处上演。原来,当风波来临,我们都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这也让无数人对自己的生活,开始了反思:
我有抗风险的能力吗?
现有的收入,在疫情面前能撑过去吗?
万一工作没了,我还有别的经济来源吗?
01
没有经济来源,我每天啃老
小A给我发了段微信语音
“好无聊好无聊好无聊啊,有什么剧可以推荐我啊,打游戏打的我头昏眼花,疫情再不结束我就疯了!“
这已经是小A这个月第五次跟我抱怨“无聊”了
「小A是个家境还不错的海外留学生,早早的定了机票回国过年,谁知这一回来遇上了疫情一呆就是两个月」
和小A目前的状态相似,很多年轻人这两个月来都时常抱怨着日子的无聊
每天按部就班的混时间,浑浑噩噩不知做什么
因为不能出门,在家只能用手游和综艺填满时间,靠外卖养活自己。
每晚12:00后,仍深陷在小说、手游、网剧里无法自拔
刷着朋友圈、新闻、抖音,脑子里尽是些鸡毛蒜皮,做什么都好像没劲。
随波逐流,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被各种社交软件轻易的带着节奏。
宅在家,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一个手机,这三样东西足够废掉一个年轻人.
如果没有自制力的,一天的时间都可以在网络上度过,电脑手机追剧,刷直播,玩游戏,饿了就点个外卖,生活照样很滋润。
可在我看来,这样的状态,便是一个人逐渐废掉的开始。
不是你在打发日子,而是日子在打发你。
废掉的本质是对生活失去了激情和希望。
而一个人废掉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沉迷短期快感,不做创造性活动。
02
工作丢了,没有副业
刷朋友圈突然看见小B又发了条动态,
“生活总是先给一颗糖,然后再来一把嘴巴子“
他的上一条动态还是“开开心心去上班!”
作为挚友连忙打了个电话过去问情况
小B抱怨道:“我不是前段时间收到OFFER了嘛,HR让我4月1号就去上海总部报道,
我开开心心就买了车票,特地在公司附近租了房准备隔离14天再去报道。
结果眼看着隔离快结束了,公司告诉我受疫情影响,他们不招人了!我是不是完蛋了!“
听着小B越发哽咽的声音,我分析道:“你别着急!OFFER是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公司肯定会给你相应补偿的。
大概率公司应该是因为疫情影响周转不过来才决定不招新人的。那你目前什么打算呢?“
“还能什么打算,在上海的开销太大了,这个月房租都是我爸妈垫的,我得立马开始继续找工作了,不然下个月都不知道住哪儿“
“你别急,稍微冷静想想,找工作没有那么快,你还有其他副业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接着传过来一阵抽泣
“没...真没有了。我刚毕业什么也不会,能找到一份会计工作已经很不容易了,结果工作还没到手,就丢了。“
03
任何时候,都要准备好Plan B
因为疫情没了工作,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件事情本身也在提醒我们,要懂得居安思危。
其实当下我们每个人都面临随时失业的可能。
要想不被淘汰,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打造自己的斜杠能力。
斜杠,指的是不再满足于单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群体。
朋友C是名大学美术教师,因为疫情无法去学校。但她业余时间很喜欢钻研PS技能,便在网上组了小课,网课45分钟就能挣两三百。
朋友D是名婚庆主持人,因为疫情根本接不到生意,就在某电台做起了情感主播,收益是原来收入的三倍。
朋友E是个在校学生,平时爱记录些奇人趣事,创办了自己的公众号后,收获了一大批粉丝。疫情两个月内轻轻松松赚到了她人生的第一桶金。
...
这样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独有的特长。除了学业和本职工作,每个人都可以从业余爱好去挖掘自己的斜杠潜力。
有些事情也许起初只是兴趣爱好,长期坚持之后说不定就能变现。
04
危机就是机会
都说世间事,危险与机遇并存,所以我们常说成危机关头。
疫情当下,各行业都不同受到影响,有些因为疫情发展停滞,同时也催生了一些产业的发展,例如:消毒用品、防护用品、医疗用品。
某一天突然发现朋友圈里,卖衣服的卖起了酒精,卖化妆品的卖起了口罩,卖电器的卖起了保健品……
当时觉得这样的改变不可思议,但很快就看到了另一个角度,他们是懂得顺应变化的人。无论这个世界怎么变,他们都可以迅速找到新的机会开始。
倒不是说每个人都要像这样做,我们总是有不同的想法和选择的,借这个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没有工作或是没事可做只是一种错觉。
最后想给年轻人的提点“四不要”建议:
不要沉溺于轻易获得“高成就感”的事情。这种行为会提升自己的兴奋阀值,让人越来越依赖虚拟的成就感,陷入恶性循环。
不要只接收“低信息密度”的信息源(比如:娱乐八卦新闻),而不愿意接收信息密度高、需要思考后才能吸收的信息,比如课程干货。
不要习惯用“错位成就感”麻痹自己。习惯拿自己擅长的东西和别人不擅长的东西比较,从而获得比别人强的错觉。
不要过度依赖“走老路”。习惯了一件事情的流程之后,再也没想过如何改进,只会机械的重复,然后骗自己很充实。
所以,你的Plan B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