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这一词出现的比较早,从有了用户界面开始,就有了UI。
UI设计师,也被称之为美工,美术工作者,对于这个词很多设计师是不喜欢的,就像称软件工程师是程序员一样,不仅格调拉低了,最重要的是把他们的能力和工作以及涉及面束缚住了。
UI设计师一般指的是对人际交互,界面逻辑以及界面美观做出设计。绝大部分UI设计师挣扎在界面美观中不能自拔,却不能做的很漂亮,正是因为对人机交互和界面逻辑理解不透彻,做设计说白了就是照葫芦画瓢,不过画瓢也有画瓢的好处,至少不容易出错,并且 较为符合人们的操作习惯,用一个说了很多年说烂了的词——用户体验。都知道用户体验,但是更多的是把用户体验当成了自己的体验在做设计。
做好用户体验,需要抛开对产品的熟悉和了解,抛开自己设计师的身份,把自己融入行业里,对行业熟悉起来,去做一个真正的使用者。真真的使用者是不懂你的产品,不懂你的使用逻辑。
UI设计师水平偏低,也是正常现象。从2012年开始,移动设备逐渐普及,基础硬件设备建设逐渐完善。2014年迎来互联网高峰期,各种商业模式的建立,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的概念出现,让UI市场像洪水破堤喷涌而来。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培训机构蜂拥而至。培训机构工厂式的教育模式,快速把小白注入UI基因,再加以包装送入市场。一个刚出道的小白来到一线城市,上岗就能拿到8K的薪资。这种诱惑也吸引各行各业的人涌入。各个高校也相应的做出调整,市场的空缺很快被填补,但随之而来的弊端也从2016年下半年逐渐显现。市场冷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UI行业变得很难找工作,技能单一的设计师压力也会随之增大。
有个3年UI行业工作经验的人来找工作,初来公司就对产品给了一堆建议,看似似乎有理,却经不起推敲。一个UI设计师对产品提意见是很冒险的,成则登极乐,错则坠入万丈深渊,在提意见的时候很容易被看出是否专业还是专注于表面。很多行业都会有UI,设计师换工作很难找到一份同行业的,这个行业指的是公司所从事的事情,或许都是互联网公司,但是有的从事的是服装行业,下一份或许是食品行业。这一份工作可能是B2C,下一份工作说不定遇到了O2O。所以对于设计对于产品不能一概而论。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告诉别人要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告诉别人每个人都有产品经理的潜质,因为每个人都是用户。却没有告诉别人,每个人只能当一两款产品的产品经理,每个人使用的产品是有限的。就算手机里装了二三十个APP,但是每天经常点的不会超过十个。APP商城里藏了成千上万的APP,每一款都有自己的不同和特点。所以先了解行业,才能更合理的去提出意见和建议,了解行业,了解需求这也是一个产品经理该去做的事情。
UI设计师来到公司后,问公司为什么只做公众号不做APP,说APP明显比公众号好的多,我们也有去做APP的条件,可以随意的推送信息,可以开发的功能也多。意见和理由很好,但是却不能结合产品的实际情况,以及公众号和APP的优劣点去考虑,从开发成本,开发周期,用户使用频率,营销价值,占用资源等综合去因素去做选择。
看到平台商城,提出增加收藏店铺功能。意见没毛病,但是这样的建议却反应出设计师更多的思维逻辑局限于表象,做不到深层次的思考。天猫,京东,唯品会所有的平台都有收藏店铺的功能,网购过的人都可以提出的意见,一个好的UI设计师,更应该从产品的角度去考虑,去发掘更多不被关注的东西,找出他的意义或者价值所在。或者从社会文化层面去结合上自己的产品,寻找突破口。就拿抢红包来说,发红包在中华文化存在很多年,结合互联网思维,和用户心理,让红包文化再一次的发光,一个小创意会有大不同。
一个好的UI设计师应该具备好的产品基因,深层次的发掘用户真实需求,和公司交互设计师,产品经理对产品做出讨论,这样才能做出好的产品,从设计的角度构建产品,从产品的角度整理设计,相互融合促进才能把握好产品的每一个细胞。而不是等产品画好图,去照着产品经理的DOME换换颜色画画icon。作为设计师,不能辜负设计两个字。无创意无设计,任何产品的诞生都是设计先行。
换一种思路,从产品的角度去研究设计,再去考虑美观和易用,先让产品具备解决用户需求的能力,设计规划出产品未来的样。
(想好好写篇文章,边上有室友又打游戏,又找我说话,思路反复被打断。。。哎 ···有时间进行重新整理。)
写作不易❤️一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