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平时对导图不感冒,虽然偶尔会画一个,但内心里是一直没喜欢过它的,甚至有点“呲它”。然而,这一次的重庆TTT却是我的“导图(像思维导图,但不是)”帮了我大忙。
TTT培训不好讲的一个原因在于,讲师辛辛苦苦倾己所有,满肚子干货,有模块有逻辑,但是学员听起来的感受却是这样的:知识点之间好像没啥关联啊,听起来是散的,累——仿佛学到了蛮多,但是怎么又像什么没学到一样。
诶,我找到一个好法子。
课件PPT出来后,默写“结果导图”——把课件纲要(一、二级)用结构图表达出来。于是,福利就来了:
1、容易懂。一旦画出结构图,就会发现,原本看起来很"逻辑"、很顺的PPT里某些页待错了位置。于是,调整到该去的地方。调整完了后,再画一稿结构图,又会发现某些内容待的位置还是不对,三度修改。。。直到结构图看起来没有问题(不可能完全没问题,至少当下看起来没问题了),让人容易懂——重庆TTT我画到第5稿才算定稿。
2、记得住。“导图”一旦默画了几稿,改了几稿,那这幅导图(也就是课件)完全像拍照一样已经在脑子里成像,记得牢牢的。于是,一棵树的景象图都在脑子里:哪个树干是什么主题,树干下有什么枝丫,枝丫里有什么内容,妥妥的。
所以,管它1天的大课还是1小时的小课,怕讲课时出现一片空白、忘词的老师们,这个方法真的值得一试哦!
聪明的你一定发现了这个方法还适用于10分钟、30分钟分享发言或写文案(稿子),逻辑顺不顺,一画就出来了。
3、用得上。在授课时,不论是讲完一个章节,还是全部课程结束后,以结构图的形式带着学员一起复习回顾主要内容、知识点,酷酷的哦~而且,学员只需要拍一张这个图,就等于带回家一本学员手册,既利于大家复习,也利于后期的应用——图文视觉化利于记忆哦。
下一次,我要把字写好看一点,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