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曾经写过一句诗,他说:“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
可是,我们很多人还是纠结在过去的遗憾中,活在未来的期许里,从而让自己成天忧心忡忡,烦恼焦虑。
一 摆脱不必要的忧虑
是什么导致我们焦虑的呢?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在他的著作《心静的力量》这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都是由于不能实现既定的目标而无法控制自己,总是局限在一个令人难以忍受的小圈子里,才会让我们精神崩溃和生活窘迫。”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当兵的年轻的小伙,在工作中总是怕工作做的不到位而忧虑,又怕哪天死掉,不能活着见到儿子而忧虑,最后,被忧虑折磨的疾病不断,一位军医对他说,我们的生活就像一个沙漏,它们都想通过中间那个细细的窄缝,可是每次却无法同时通过两粒沙子。我们的生活也是一样,每次只能做一件事, 否则就会损害我们的精神和健康。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我的弟媳,弟媳是一个特别爱忧虑的人,不管做什么,甚至在还没开始做的时候,她就开始忧虑了起来,直到有一次,因为一件小事忧心忡忡,以至于精神恍惚,差点酿成意外,忧虑真的会像一个恶魔一样害人。
所以,卡耐基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活在当下,把过去切断,把未来切断,让自己活在每一个独立的今天里,每一个真实的时刻里,不必那么急躁和忧虑。
二 少责怪别人,多反思自己
卡耐基说,做错了事之后只知道责怪别人,绝不会责备自己,这就是人类的天性!
比如,孩子今天没写完作业,你可能会火冒三丈,而你没有完成今天的工作,却能设计出一万个理由,不去谴责自己。
又比如你做了一件事情,本来是你做错了,而你又不愿意承认,把责任推卸到别人的身上,这些例子在生活中都很常见,有时候我们连自己都不知不觉犯数次这样的的错误而不自知。
就像华纳梅克说的:“不论一个人做错了什么事,100次中有99次不会自责,而且不论他所犯的错误有多么严重。”
所以,当我们批评别人的时候,不会产生任何效果,却反而伤害到他们的自尊,激起更加强烈的反抗。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这时,尽量的体谅他人,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做到共情,理解,这样他会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见,这比直接批评要有用的多。
三 多说些赞美的话
詹姆森教授曾经说过:“在人类天性中,最深层的欲望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希望别人喜欢自己,尤其是我们的上司,领导,同事,更希望得到他们的尊重和青睐。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尤其是陌生人,我们该怎么样让他喜欢自己呢?
卡耐基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去邮局寄一封挂号信,但是邮局的负责人员却很不耐烦,卡耐基为了让他喜欢自己,在心里盘算着说什么话?他才会感兴趣。
就在工作人员给他称信的时候,他趁机说道:“我可真希望有你这样一头好头发。”
那个负责人听了卡耐基的话,脸上逐渐露出了喜悦之色。
卡耐基只用了一句话,就让负责人抬起头来,跟他聊了起来。
给人一点真诚的赞美,让他人得到美好,幸福的感受,你也会在记忆里留下美妙的体验。
让我们记住这句话:“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就应该先怎样去对待别人。”
《心静的力量》,无疑是一部人生的智慧全书,它从人的天性出发,指引你如何克服自己的天性,获得成长中的动力与方法。
如何逆转自己的情绪,让它成为成长中的动力,如何克服社交恐惧,让自己更快的找到自信。
如何活出更加强大的自己,如何在收获财富的同时,又能享受到内心的宁静……相信它会给每一个在成长中迷茫,困惑的你以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