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开宗明义:别把拒绝无效社交,当成逃避社交的借口!
也许有人不知道什么是「无效社交」,这里特指,有很多网络文章观点说,如果你是内向不擅言辞,觉得社交累,那就不要勉强自己,而应该多花时间自我提升,等自己牛逼了,别人自然就会主动找你社交,所以社交这个东西是不用学,不用练的。
我对这样的观点,表示呵呵,谁信谁傻。
1,
最近有个粉丝在微信里留言咨询,他提的问题正好激发了我的兴趣,而且我对这个话题早就心生不满,一直想表达我的看法,这也是写这篇文章的起因。
他对我说:他平时喜欢一个人待着,比较爱学习,平时工作也还可以。最近刚刚出来出差,跟几个同事约着出去游玩,玩的过程中,觉得很无聊,不知道要说什么,觉得很累。
而三年前,他大学时,却是一个活跃于社交活动,喜欢跟朋友们撸串喝酒的人,看到自己喜欢的姑娘会去搭讪,女生缘很好,曾经2个月有好几个姑娘跟他表白。
我问他:是什么原因促使你的前后反差?这三年中间发生了什么影响你的事情?
其实我更想问他,那几个姑娘现在怎么样了,好心疼,兄弟太浪费资源了。最后还是忍住了。
他接着说:发生转变的原因,估计是,中间遇到严厉的导师,很苛责,是对学习几乎没有指导,那时候觉得人生无望。
都不敢看老师的眼睛,因为对无理的指责与要求非常的气,怕他看到那种我的那种愤怒。想要摆脱:非常努力,非常勤奋,为自己找出路。
后来,为了摆脱,于是跨行跨专业学习并且找工作,从0学起,起点低,异常努力,要做到很好,所有的心思都占用在学习工作上,拒绝所有的社交活动。最终虽然找到当年毕业生中薪资较高的工作,但也失去了很多朋友,失去了社交能力。
感觉每天都在拼命奔跑,失去了很多,甚至失去了生活,现在工作可以喘口气了,就又想找回生活。虽然已经摆脱老师的负面影响,但是阴影还在,想要克服这个问题。
我告诉他,你的问题还挺典型的,本来你天性活泼开朗,但由于受到一些负面影响,才导致变成现在这种害怕社交,恐惧社交,不会社交,感觉心累的状态。要解决,就反向操作,让积极正能量的人影响你,用用于社交来打败恐惧社交。
2,
针对「无效社交」,我发现有3个特点。
1)很多人误解了「无效社交」的真正含义。
粉丝补充道:这种不喜欢社交的状态,近一年越来越严重,之前还在上学的时候,每天还跟几个好哥们玩游戏喝酒撸串,那时候也会同时追好几个妹子,感觉人比较自信,比较有活力。毕业以后,有了职业发展目标,每天会坚持学习两三个小时,来提升专业技能,几乎拒绝了所有我认为的「无效社交」。
在我看来,「无效社交」是个伪概念,如果你不会社交,偶然间看到某些知乎大V说不要「无效社交」,应该多把时间精力放在自我成长上,少去浪费时间,然后你内心就说,太TM对了,我就不擅长社交,就不要委屈自己了,然后就不假思索,不加选择的轻信了,最后发现自己不得不要去社交的时候,完全处于懵逼状态。
或者换个角度说,确定是否属于「无效社交」,要看你的目的是什么,和朋友吃喝玩乐是无效社交吗,不一定,你和别人一起分享快乐,你也需要放松。如果你要结交牛人,但你的层级和价值与对方不对等,或者你没法给对方提供需要的价值,那你再努力都是「无效社交」。
很多人把「无效社交」都当成逃避社交的借口,如果你不擅长社交,当你需要社交时,你又如何进行「有效社交」呢?
「社交」无所谓无效还是有效,社交本身也是一项能力,和高效沟通一样重要,是我们作为社会人必备的重要生存手段之一。
但你没经过各种社交活动的训练,你怎么可能拥有应付自如的社交能力,来帮助你在非常需要社交的场合,来应对呢?
即使是「无效社交」的活动,也是一种让你能「有效社交」的练习。
2)我发现倡导不要无效社交的人,一般不善社交!
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些所谓的大V,提出一个容易把「普通人」带到坑里的观点:倡导大家不要去做「无效社交」,把时间精力剩下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当自己牛逼了,别人自然会主动找你社交,你不用浪费时间锻炼社交能力。而且强调说你内心既然不喜欢社交,就不要去练了。
我发现提这种观点的人,一般都不是内向,擅长社交的人,而且他们忽略了很多人,虽然不擅长社交,但其实内心是有社交的欲望,只不过他们缺乏方法和训练而已。
社交也是自我成长中的一个重要技能,你这个大V,只片面的强调学习能力的技能,忽视社交技能的提升,你这是在坑人呀。
当然我也接触过一些人,声称自己内心就是不喜欢社交,觉得社交累。
但深入和他们沟通发现,他们并非不想社交,而是发觉自己社交时,没法很好的表达自己,感觉累,或者是某种自卑,比如觉得自己太矮了,不够漂亮,不会说话,感觉每次社交时状态差,总之就是怕出去丢丑,干脆选择躲起来。他们是在逃避社交,刚好某个大V说,你不用「无效社交」,好了,刚好对你的胃口,你就真的放弃了社交。
可是,你无法逃避所有社交。
3)人是社会性动物,你无法逃避社交。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过:自从世界上出现人类以来,相互交往就一直存在。
很多人觉得自己不擅长社交,没必要去人多的地方凑热闹,平常多独处干自己的事情好了。
但只要你不是选择避世隐居,你在这个社会上,是逃不过社交这个事情。
如果你不指望通过陌生人,陌生圈子认识新朋友。
那你也逃不过这4个圈子。现有朋友圈、同学圈、同事圈、亲戚圈。
如果你不打算主动通过这些渠道认识新朋友。你总要维系这些关系吧,维持关系也是社交呀。
如果你还是个年轻人,那你总有要认识男女朋友的需求吧,你拒绝社交活动来认识,那你只能接受网络婚恋渠道,和家里安排的相亲,或是朋友同事介绍的异性,这些难道就不是社交了吗?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说过:人的社交根本不是本能,也就是说,并不是为了爱社交,而是为了怕孤独。
我绝对不相信,你不想社交就是内心不喜欢,没人喜欢孤独。如果你真这么不爱社交,也不要和父母,兄弟姐妹,朋友接触了,这岂不是更好?
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社交。
再比如:
你在学校里,如果不和同学,校友接触,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形单影只,如何应对以后在社会上的复杂的人际关系。
如果你现在处于职场,如果你不会和同事,领导打交道,你觉得光靠自己努力工作,就能升职加薪?太天真了。
你以为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清?还的确是,估计你变成盲人或聋哑人的时候,就可以世界清静了。
3,
别再亲信别人的论断,要问自己内心到底要什么?
你真的不想要结交新朋友吗?你真的不需要认识异性朋友吗?请问自己内心100遍啊,100遍。
知道了你要什么,接下来就是获得如何做到的手段,知道了方法,剩下就是践行的过程。
包括我的观点,你也不要无条件的接受,你也要自我分析一下,但我也可以说句实话,很多普通人(说的就是你,你,你),没有阅读习惯,看书少,社会阅历少,是没有分辨力的,所以你们容易被影响、被洗脑,也很正常。
所以,人丑就要多读书,人笨更要多读书。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对危机的心理反应通常经历四个不同的阶段。
冲击期———发生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不久或当时,感到震惊、恐慌、不知所措。
防御期———表现为想恢复心理上的平衡,控制焦虑和情绪紊乱,恢复受到损害的认识功能。
解决期———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接受现实,寻求各种资源努力设法解决问题。焦虑减轻,自信增加,社会功能恢复。
成长期———经历了危机变得更成熟,获得应对危机的技巧。但也有人消极应对而出现种种心理不健康的行为。
你就是一直处于防御期,而不愿意进入解决期。当然和你有拖延症应该也有一定关系。
英国诗人拜伦曾说过:如果说是社交教会了我们怎样生活,那么是孤独教会我们怎样去死了。
如果你愿意孤独的过这一辈子,我也不拦你。
4,
很多时候,我们拒绝做一件事,表面上看,好像是某个冠冕堂皇的原因, 其实只是一种自我安慰与逃避。就像是借酒浇愁的人,只能愁更愁,并没有解决问题。
但实际上,是你内心的害怕恐惧占了主动权,让你远离这件事,你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不想是你有选择权,不能是你缺乏选择权和能力。
就像找不到男女朋友的人,都在标榜自己是「宁缺毋滥」;就像找不到好工作的人,都在自我安慰说,我是没好好找,要找肯定都是世界500强的职位。大哥,你这个世界500强的工作,是在麦当劳里送外卖吗?
有时候,我们的坏习惯或陈旧的思维,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当我们习以为常时,我们就陷入了一种类似于野生动物,被驯养成宠物一样。别人让你坐就坐,让你吃就吃。毫无主见,毫无自主能力。
不思考的人生会危机四伏。我们要思考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事情,是不是就真的是对的,以及如何调整这些行为习惯。不然,我们的人生就会被带偏,被带到坑了,爬坑是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代价。
别把拒绝无效社交,当成逃避社交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