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名望世家
讲到民国美女,林徽因是不得不被提起的名字。她不仅有颜,而且还有才。林徽因不仅是清华大学教授 ,还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作家。厉害的是,她还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也被评为“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
林徽因的长相既有东方的知性和柔美,眉眼间又带有英气,透出一股刚毅不服输的劲儿,这也与她的性格和才华横溢比较符合。
林徽因的出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赢在了起跑线上,和很多美人命运多舛的境遇不同,林徽因是出生在名望世家的。林徽因的祖父是林孝恂,进士出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族叔林觉民是民主的先驱。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出生于浙江杭州。林徽因是大女儿,父亲对她疼爱有加。从小,她就一直接受良好的教育,而她也十分聪慧。5岁,她的大姑母林泽民就开始做她的启蒙老师,教她读书;到了8岁,移居上海,又到了虹口爱国小学学习。
才华横溢
林徽因有多厉害呢?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师。在那个女性教育不多的年代,她还凭借自己的才能到国外名校留学,先是去过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获美术学士学位。 后就读于美国耶鲁大学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林徽因跟她的丈夫梁思成圈阅批注中国营造学社藏本《大唐西域记》(数百处唐代建筑及地名),同时发现了唐代建筑——五台山佛光寺。
不仅如此,解放后,林徽因还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在景泰蓝工艺革新等方面也做出了贡献。
她还是一位作家,著有《林徽因诗集》《林徽因文集》。
爱慕者众
除了在事业上的建树和自身的才华,林徽因与梁思成和徐志摩的感情纠葛也是一直被谈到的一段故事。作为才貌双全的女性,林徽因的身边一直不缺乏爱慕者。1920年4月,林徽因跟父亲一起去游历欧洲,这开阔了她的眼界,让她见识到外面世界的不一样,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她就开始对建筑学感兴趣。在此期间,她还结识了父亲的弟子徐志摩,受徐志摩的感染,她也喜欢上了新诗。
而徐志摩一看到当时16岁的林徽因,便动了心。在后来的《猛虎集序》中他有提到,他在二十四岁以前,与诗“完全没有相干”,是因为遇见了林徽因,才激发了他的新诗创作,《月夜听琴》、《青年杂咏》、《清风吹断春朝梦》、《偶然》等,都有林徽因的影子。但也就是这一相遇,让徐志摩在历史上也留下了一个渣男的名号,因为他爱上了林徽因,于是,他就和当时还怀着孕的妻子张幼仪提了离婚。
1923年,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林徽因常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但林徽因没有接受徐志摩的爱意,无论是人们对她和徐志摩之间猜测几何,现实中,她始终没有逾矩半步。虽然徐志摩死后她十分悲伤,并写了悼念文,但流露出来的都是对挚友的惋惜和不舍。其中有一段写道:志摩最动人的特点,是他那不可信的纯净的天真,对他的理想的愚诚,对艺术欣赏的认真,体会情感的切实,全是难能可贵到极点。她在《冥思》里写的:心此刻同沙漠一样平,思想像孤独的一个阿拉伯人。我从中读出一种世再无知己的悲凉感。
关于林徽因的追求者,还有一个常被提起的就是金岳霖,据说他终身不娶就是为了林徽因。
这个人很有意思,林徽因家搬到哪,他永远是比邻而居。他和林徽因,经常进行文学交流,他也经常去林府做客。甚至林梁吵架,也是他来做的仲裁和调停。
林徽因已经去世后,在追悼会上,他为她写下“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著名挽联。
为建筑事业奉献一生
民国十七年(1928年),林徽因接受了梁思成的求婚。因为两人都对建筑痴迷,两个人举办完婚礼后,就一起前往欧洲考察欧洲建筑。
1928年8月,夫妻一同回国,一起被东北大学建筑系聘用。1930到1945年的15年间,他们两人一起对190个县2738处古建筑进行了调查,很多古建筑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全国以及国际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如河北赵州石桥、山西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林徽因还单独或与梁思成合作发表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晋汾古建筑调查纪略》等有关建筑的论文和调查报告。
后来,她跟随梁思成搬到四川宜宾附近的李庄居住,他们住在低矮破旧的农舍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而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和艰苦的物质条件,也让她的肺病复发了。即使是卧床休息,带病之躯,她依然不放弃阅读建筑方面的书籍,为写《中国建筑史》搜集资料,经常工作到深夜。
她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开始有一种苍凉的基调,并开始关注祖国的前途命运,和她之前诗中无忧、清新、婉约的风格截然不同。从她的诗作的变化,也可以看的出她的成长和心境变化。
抗战胜利后,林徽因全家于1946年8月回到北平。1951年,这个时候的林徽因已经47岁,她依然心系建筑事业,并且还为抢救景泰蓝奔走着。事情的起因是因为有一次,林徽因去古玩市场买东西。有一个老摊主对林先生说:“这是正宗老天利的景泰蓝,别处你见不到了。就是老天利这家大字号,也快关张了,北京的景泰蓝热闹了几百年,到这会儿算绝根儿了。”
林徽因听了之后很担忧,在清华成立了一个美术组,抢救濒于灭绝的景泰蓝。她抱病与高庄、莫宗江、常莎娜、钱美华、孙君莲深入工厂做调查研究,并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新颖图案,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苏联文化代表团”。
因为日夜操劳过度,在完成景泰蓝的抢救工作后,林徽因的身体彻底垮了。
1953年5月,北京市因为政治因素开始进行大规模拆除牌楼。林徽因不忍心这古迹被这样毁坏,她和梁思成先后都因为这个问题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起了冲突。
林徽因的身体每况愈下,最后还拒绝吃药救治。
到了1955年,林徽因还是住院了。学生钱美华前去看望时,林对她说,“景泰蓝是国宝,不要在新中国失传。”
哪怕到了这个时候,她依然心系国家。1955年4月1日6时20分,林徽因病逝于同仁医院,享年51岁。林徽因治丧委员会由张奚若、周培源、钱端升、钱伟长、金岳霖等13人组成。4月3日,林徽因追悼会在北京市金鱼胡同贤良寺举行。
林徽因的一生都围绕着她所爱的建筑学,为中国的建筑事业奉献。她不仅和梁思成共同开创了中国古建筑研究体系,创办了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两个建筑系,也是中国建筑史体系研究的思想先行者与奠基人。
她的文学造诣也丝毫不逊色于建筑事业,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文学史上能留下名字的好作家。作为那时候的女性,她有着独立思考,不依附于男人的心志,也不受困于小情小爱,而是心怀大爱,为国奉献。像她这样拥有美丽的容貌,但又拥有超越美丽容貌的才能的女性,是值得被我们铭记学习的。
参考资料:
1、《徐志摩年谱》里的林徽因 .清华大学校友网
2、景泰蓝技艺传承人钱美华 .清华大学校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