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论语》中的第一句话,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习”字已经讨论得很清楚;“时”字因为是个副词,不太引起重视,一直存在误解。
翻开现在的课本,虽然名家已经多次指出“温习”是不合适的,但翻译还是这样的,一直这样:
学习以后又按时温习,不也是很高兴吗?
《论语译注》中对”时“的解释不仅有根据,而且识别出了本义;“习”字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翻译成不同的词语,比直接翻译成温习要好:
“时”,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论语新解》中对“时“的解释强调”依时而为“,按照年、季节和一天来做合适的事情。
“时”,此有三说。一指年岁言:古人六岁始学识字,七八岁教以日常简单礼节,十岁教书写计算,十三岁教歌诗舞蹈,此指年为时。二指季节言:古人春夏学诗乐弦歌,秋冬学书礼射猎,此指季节为时。三指晨夕言:温习、进修、游散、休息,依时为之。
“习”,习者,如鸟学飞,数数反复。人之为学,当日复日,时复时,年复年,反复不已,老而无倦。
总结一下,”时“字本义是指在恰当的时间,不是”按时“、”时时“的意思;”习”字本义是如鸟学飞,强调行动或实践,可依据不同的学习内容翻译成对应的词语。”时习“对应到现在的白话文就是”在恰当时间进行一万小时刻意练习“。
用5W1H的思路来辨识这句话,结合实例来加深理解。
What
这句话没有说学和习的内容是什么,孔子所在的春秋战国时期应该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重在学有所用,不是为了考试。不区分所学内容或者学生已掌握程度,一刀切统统都温习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这不是本义,与孔子强调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相矛盾。陶行知强调”行是知之始“,在网络普及、知识已经拿出来卖钱的当下,知道的多已经不稀奇,或者用处不大,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
刻意练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做那些高质量的真题就是刻意练习,做那些粗制烂造的习题就不是;学下棋时,练习那些经典的残局就是刻意练习;小学语文识字关注2500常用字就是刻意练习,关注3500字以外的字就不是。
When
”时“强调什么时间是合适的,什么时间是不合适的。一味的学习而不选择恰当的时间,也不会有好的效果,例如死记硬背的东西,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进行效果会好,或者短时间内多次重复要比一次长时间记忆效果要好。
Why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这句话的本义呢?经典作品里有一种活的东西,适应不同的社会,我们应该力图去知道孔子的本义,避免因误解导致错误行为。高效学习之后,自己本领多了,学有所用,怎能不快乐呢?尤其是有了和很多笨方法的比较之后。
Who
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孩子是一张白纸,我们应尽可能从一开始就传给他们正确的认知。每个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不断学习,正确的认知指导正确的学习。
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亏之后,我们意识到的东西,早就写在经典里面了,只有我们没有正确理解, 没有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