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最轰动的社会新闻,都听说了吧。
专题报道中,几个小细节引起了Sir的注意——
一、作案挑时机。
二、双乳、阴部等女性器官割失。
三、亲情寡淡,迷信。
四、当过司机。
这几个特征,居然和数十年前的另外一桩重口杀人案,很相似。
才不是别人说的《杀人回忆》。
如果你也是港片爱好者,应该知道Sir在说什么——
香港雨夜屠夫,林过云。
他的个人标签,几乎涵盖以上信息:
林过云与弟妹父亲同住一个单元,却人格相当孤立。
他是夜班出租车司机,专挑雨夜作案。
割取/收藏的女性器官,包括:乳房、阴部、卵巢、子宫等。
在1982年二月到七月之间,他先后将四位女性受害者勒死、肢解并抛尸。
这就是八十年代震惊全港的“雨夜屠夫案”,也有说是,“上世纪香港十大奇案之首”。
一向爱蹭热点的香港影视剧,自然不会放过这种题材。
《香港奇案之雾夜屠夫》《一号法庭》《羔羊医生》《香港奇案实录之雨夜狂屠》等,都对林过云一案进行了改编,再现。
连2005年的爱情喜剧片《神经侠侣》,也编入这一案件。
全刷过一遍后,给Sir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它——
《羔羊医生》
如果说91版《雾夜屠夫》是夸张变形。
一味呈现奇观式的虐杀场景,脱离案情。
那92版的《羔羊医生》,作为李修贤牌“罪案三级”的开山之作,就显得很老实。
它做的,不是开脑洞,是神还原。
同样拍四起连环谋杀案,电影《羔羊医生》的每一个细节都参照案件本身。
(注:真实案件部分细节参考1991年香港聚贤馆出版的书籍《残酷肢解案》,其余部分参照网络可考新闻资料)
男主名字在“林过云”基础上,加入案件中“雨”的元素。
叫林过雨(任达华 饰)。
我叫林过雨
今年二十八岁
《羔羊医生》的“真”,纤毫毕现。
从案发前的状态——
家庭环境挤迫压抑。
当时二十八岁的林过云还与弟弟同屋睡上下铺。
网友制图
连林睡下格床的细节,都被电影捕捉到
到作案动机——
林口供称:
因为我是雨天出生,所以雨水为我带来力量。雨水打在的士车顶就是上帝透过雨点在与我沟通,指导我替天行道。
都99%尊重事实。
有一名醉酒的女人由一男一女搀扶上出租车,目的地是观塘,不过上帝吩咐我把她带回土瓜湾的家中,拯救她的灵魂。
这是林的口供。
他所说的“土瓜湾”,即他家当时住址,土瓜湾贵州街安庆大厦。
影片在警察侦破环节,特地给出特写。
即使是较为隐秘的作案细节,《羔羊医生》也不放过。
车内将女性勒死。
交班后,将受害者搬回家,藏尸在客厅的长木椅下面。
早上,坐在长木椅上佯装看报,等待家人出门。
接着布置分尸现场,开始“游戏时间”。
将死者扒光,凌辱。
连受害者纹身——
第一个受害者陈凤兰左手臂近肩处有纹身图案,图案呈现一把蓝色小刀,贯穿着一把红心,红心旁有一只飞翔的燕子。
香港报纸刊载的新闻
都被电影神还原。
种种令人发指的作案细节,一一成为电影《羔羊医生》的重头戏。
拍照。
摆弄尸体。
有时候尸体已经僵硬,林便硬掰或活动尸体
拍到满意,林开始肢解。
甚至,将解剖和奸尸内容录进录影带,供日后回味。
值得注意的是——
林肢解女性后,用盐水、酒精保存,藏入书柜。剩余残肢用塑料袋包起,次日当班时搬运出去。
四起分尸案全在一个五口之家中完成,家人却全无察觉。
其家人与林相处的冷漠,可见一斑。
除了花功夫在还原细节上,《羔羊医生》还试图结合林过云的身世,去解释杀人动机。
林过云从小就对女性私密部位有异常兴趣,也总因此受罚。
据林母交代,她曾两次目击林过云梦游至妹妹的房间。
十三岁,林被姨太太揭发偷看妹妹洗澡。
十八岁,林过云在红磡鹤园街的一个公厕附近,用刀危吓一名过路少女,要求抚摸女子阴部。
@小马哥摘自《残酷肢解案》
不正常的性欲望,加之从小受到的羞辱/惩罚,最终塑造出林的性病态心理。
二姨太:你儿子脱了我女儿裤子
偷偷收集的露点照,有一柜子。
但在脱光的女人面前,却硬不起来。
女伴:死鬼,你到底怎么回事?
就算能完全占有一具肉体,拼命扯开女尸双腿……
还是没感觉。
这种因性功能障碍——
无法体会到正常性交的快感,便把将这种乐趣移情到肢解尸体本身,快感在刀具的割、剁、锯中完成释放。
我们在影视作品,也不少见。
韩国电影《追击者》(2008年)就做出类似处理。
河正宇扮演的英民也是极度封闭的性无能,他的快感不也需要通过谋杀、肢解应召女郎来达成?
《追击者》
但,《羔羊医生》毕竟不是《追击者》。
Sir不是唯分数论者。
但一比较,不得不承认,好作品,有时候就差那么一点点。
《羔羊医生》够用心,做到了神还原。
但也正因为此,太过局限于作案本身,在分级制度的加持下,走向纯猎奇。
什么才是好的犯罪片?
Sir的标准很简单。
以小见大,从受害者的伤口,扒开看见整个社会的病痛。
如《追击者》。
商业节奏上,全程在紧张压抑的追赶中,调戏着受害者的命运。
但商业之外,全片瞄准的,却是国家体制的顽疾。
市长在公共场合遭民众泼粪,全部警力临时改派保护政要。
最终导致整队警员眼睁睁看着嫌犯溜走,无能为力。
受害人侥幸逃脱,通过小卖部电话报警求助。
警察却因为闲散惯了,当差还睡到人事不醒……
关键时刻,国家安全系统全指望不上。
《追击者》也是十八禁。
分尸、断头、虐杀一样不少。
但穿过猎奇的表象,匕首的方向,直指的,是孕育罪恶的土壤。
警方失职一直是韩国社会的烂疮疤
这,才是犯罪片该有的野心。
今年获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的《踏血寻梅》。
同样根据真实案件改编,原型是2008年轰动全港的“王嘉梅肢解案”。
凶手丁启泰案件重演
当时许多媒体也是猎奇心态,导演翁子光却一直在破题。
他感兴趣的是背后的香港故事——
这件案件反映很多香港社会问题,从湖南来的女人,不适应香港,当中牵涉新移民政策,但我们永远只会在报纸A1版看到案件如何血腥、如何变态,要到A2、A3才看到背后的故事。
大陆口音遭排斥。
没钱没尊严。
在钢筋水泥的贫民窟里,自生自灭。
翁子光的《踏血寻梅》,故意忽略了分尸案的离奇。
反而关注着大陆新移民王嘉梅、还有香港屌丝个体(货车司机丁子聪)的无助命运。
这,才是犯罪片该有的立场。
有两种犯罪片,Sir看不上。
一种是将罪恶浪漫化。
不分是非地以意淫罪犯的人生,通过他的悲惨,塑造一个凄美而变态的人格。
简单说,为人渣洗白。
另一种更LOW。
只对种种刺激的犯罪过程感兴趣,极尽夸大各种狗血细节,丑形怪状的人物与哗众取宠的情节,支撑着算计到毫厘的利益。
四个字,眼球经济。
《屯门色魔》《人头豆腐汤》《香港强奸奇案之割喉》
前者透着做作的伤感,后者的每一个毛孔,都滴着商业为王的轻浮与廉价。
说白了,他们都只是为了自己,没有人真的关心受害者,以及,仍活在恐惧中的老百姓。
我们常说韩国有改变国家的电影。
就是因为,每一部轰动全国的犯罪片上映后,都能激起一连串连锁反应。
而不只成为一部部票房大卖的三级片。
《羔羊医生》《人肉叉烧包》《惊天械劫案》
前几天,Sir在《知乎》刷到一个帖。
不悲观地讲,白银杀人案要真拍成电影,很可能连《羔羊医生》都比不上。
审查不必说。
如果真拍出来,最大的可能也是,一曲颂歌。
讲公安机关与残酷歹徒斗智斗勇,再完虐歹徒。
最理想的高度,也就是《解救吾先生》《重案六组》。
Sir并不是否认公安部门在这个案件的能力与努力。
他们值得所有人的掌声。
但掌声背后,还有更多的“白银案”呢?
除了这些奇案,还有更多我们不知道的“白银案”呢?
粉饰天下无贼,不能杜绝犯罪。
美化神探,也不会让真相和正义尽快得到伸张。
回避、戏谑,升华,都是对罪恶的沉默。
最后,Sir想再提曾提过的《信号》。
听听这些嘶吼——
既然他犯罪了,不管多有钱,多有背景,我们都要让他受到应有的惩罚,这才是警察应该做的事不是吗!
还有主创的回答。
编剧金恩熙——
故事本身题材可能很超现实,但我很想透过这部剧告诉大家,正义真实存在,把一点一滴的意志结合起来,未来是可以改变的。
导演金元锡——
拍摄这部剧的目的是,希望悬案不会被遗忘。
如果现阶段,我们还做不出这样的影视剧。
那起码,不要急于去消费这些悲剧。
Sir尤其不想看到,任何以白银案为IP炮制出的网络大电影。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请叫我的全名达闻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