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从指缝流逝,转眼已过去二十多年。我抬起头向上推了推眼镜,确认过路标上“英才街”三个字,呼吸开始变得局促起来。我将手压住胸口,眼睛早已从街道左边扫过,又转到了街道的右边,林立的高层建筑渐渐被撕开一个角......
“英子——英子——”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呼喊声,穿透了一座座高楼,让人听着心里拔凉拔凉的。
我挤过人群,地上一滩血把英子包围、浸染。一种恐惧感顿时向我袭来。英子真的没了吗?
英子,女神一样的人物,老师常表扬的榜样人物,很多爸爸妈妈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曾经让很多同龄人羡慕嫉妒恨,是标杆式人物……
“这次期中考试全校第一名仍然是英子,比第二名多出156分,大家要多向英子学习。当然,英子也不能骄傲,要继续努力,争取考取北大或者清华。”期中考试结果一出来,班主任又对她赞赏有佳,恨不得多几个英子式精英。当然,也不忘提醒她戒骄戒躁。
是的,哪位老师、哪位班主任,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成绩特别优异?像英子这样,如果发挥正常,上北大、清华是没有问题的。这给老师、给学校、给父母争多少光啊!
英子的好成绩一路伴随着她。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她一直是各学校争抢的优质生源。她也一路从重点小学,重点初中到这所重点高中。她永远是重点学校,重点班级,重点关注的对象。
英子不止成绩好,各方面发展得也不错。
她的文章写得特别棒。写记叙文,细节的描写,场面的呈现,故事的起合转承衔接自然又生动。写说明文,图文结合,深入浅出,让人一看就懂,言语还幽默,没有枯燥之感,让人一口气想读完。写议论文,观点鲜明,论据准确,广征博引,逻辑严谨,让你不得不佩服……老师念的范文每次都少不了她的。
舞台上也少不了她的身影,那细长的十指往黑白琴键上一搭,优美的旋律瞬间把整个礼堂围绕,把礼堂中每个懂音乐的人带入梦幻般的场景。她是善展现能抓心的弹奏者。
她的成绩、她的才艺、她的优秀,是多少同学、多少老师和多少家长所想要的?
当然,她因此也付出了很多。她的生活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学习的路上。周末也被各种补习班填满。
英子的妈妈希望英子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英才,也为此创造着各种条件。
很多爸爸妈妈也把英子作为一个榜样人物,让自己的孩子对比着,用英子的努力和成绩激励着自己的孩子。
比如,我妈妈的就常说,我只要有英子十分之一的努力,十分之一的成绩,她就心满意意足了。
英子的朋友非常少,我勉强算是一个。说勉强,是我们平时交流也不多。周末和假期,她根本没有自己的时间可支配,没有时间和同学们交往。一个是各种补习班,把她的时间填得满满的,一个是他父母不想要她和同学们有太多联系,怕浪费时间。
我们的交往仅限于课后短暂休息偶尔的闲聊。偶尔的闲聊,我发现她并没有像印象中的那样光鲜亮丽,阳光普照。她偶尔会心不在焉,优秀的成绩并没有让她太充实,她对生活有更多的憧憬。
她曾跟我描绘过她想做的事:“等高考结束,我要到大草原去骑马飞奔,让风儿从耳边吹过,让草儿快速地划开一条道,伴我一路滑行。跑累了,可以躺在草原上,闻一闻小花和青草的香味——那种淡雅、自然、沁人心脾的的味道。我喜欢那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喜欢那种简单、纯粹的生活。”
英子描述的时候,我看到她眼中闪着光。那种渴望就像很多同学对她优异成绩的渴望。
她非常优秀,但她却渴望简单的生活,不知道她的爸爸妈妈是否知道她的真实想法?兴许不知道吧。
在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她的成绩和光明前程时,她却纵身一跃,把一摊鲜红留给了自己的父母和围观的人们。
原因也不复杂。那次模拟考试,正好遇到她感冒发烧。她坚持参加考试,但自我感觉成绩并不理想。没有考好,是她不能接受的事实。又没有人及时发现并帮她排解这种负面情绪。一时想不开,生命就终结了。
她不知道,所有的成绩,所有的辉煌,如果没有生命的存在,都毫无价值;她不知道,相对于她的成绩,她的生命更为宝贵;她不知道,失败是人的常态,没有失败的人生是不正常的;她不知道,生命在,一切才有可能……
我不知道她决定跳楼的那一刻,心里想的是什么?也没办法再问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如今已物是人非,但每每经过此处,都有窒息之感。
时隔这么多年,那一滩鲜红,成了我抹不去的记忆,也成了我成长和教育生活的警戒:生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