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夜跑,健身&读书,偶尔还写写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我不知道怎么会变成一个这样我。只是在这些年里,我学会了很多东西。
六年前,我成了家族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事实上,整个高中唯一教给我的一件事,就是如何让自己颓废。数学高考没及格(还是文科),更不是语文天才,仅比及格高一些。可能我要庆幸的是长在上海,外加一点英语兴趣。
我进了一所还要早自修,晚自修的大学。那种“你以为的大学”的落差让我难以适从。又继续颓废了半年之后,终于选择了父母早就想的出国(他们本以为我考不上大学),而我选择离开,只是简单地因为想换个环境,我也别无可去。
中间是四年时光。第一次离开家,虽然遥远,却没有一丝害怕。我在伦敦住了一年,房间大概有我在上海的一半大。一开始,一个人生活是很不错的。没了妈妈神烦,还有一笔自由支配的生活费,常常去外面吃东西,玩耍的很自在。
那种自由感很快便习惯了,我也开始为每天吃什么而苦恼。就像一些留学生一样,我也开始尝试买买菜烧烧饭,也试着洗洗衣,被一种新鲜感驱动着。记得第一次烧了三个小时的饭还没熟,我研究了很久才明白;卫生间很小,放一盆热水,很快被蒸汽充满(不能打开门,屋里的烟雾警报会响),我蹲着把衣服洗完,感觉像把澡也洗了。我第一次体会到妈妈/姨妈的艰辛。
同一层还住了几个中国男孩。刚搬进来时,他们半夜发酒疯踹我门,大干一场之后,我们关系就没好过。后来大部分时间在这个小小的房间里度过,打着我玩了三四年的魔兽,我才体会到什么叫“空间太小,而时间太长”。
为了摆脱这种压抑,我去了一家中餐厅打工。我拿着低于最低工资,周末做两天,从早上11点干到晚上11点。还记得第一次领到了60英镑的工资,可把我乐坏了。那会,我没有经验,我不懂“聪明”的工作,也不懂偷懒,只想着要勤快地做,常常脚上会起泡。那个叫Micheal的经理却一直嫌弃我。有一次,他问我“你是学什么的?”。我说:“金融”。他摆着张臭脸说:“看你这笨脑子还学金融”。我没说什么,就不做了。我想着等我牛逼了再来看你全家!(后来听说店关了)
过去那些年,我也想过摆脱颓废,却都失败了。和父母的关系很差,和老师的关系很差,和自己的关系也很差。在伦敦的日子,我常常失眠,躲在被子里哭,想起身边爱我的人为我的付出,而我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有几次,我发烧了,我特别害怕,我真觉得自己会死掉;如果我死了,他们会不会很难过。脑子里涌出很多想法,我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开始或者怎么产生的。我很沮丧,像一个漩涡一样不断地往下沉,越往下沉,我越想挣脱。后来,我准备了一本“Vampire Diary”来倾吐,现在还保留着,翻开都是负能量满满的内容。
在这所语言学校,除了语言内容,其他的专业课程很简单,尤其是数学,初中的内容。因为换了个这样弱智的环境,我似乎就变得开始有信心。虽然人很颓废,留着杀马特发型,和人交往很少。但我隐约感觉周围的同学觉得我是个“好学生”,我偷偷笑了。我开始笑,因为这就是问题所在。我到底是那个门外罚站的差生,还是这个你以为我在认真听讲的学霸呢?没人知道我的过去,我就产生了要一直“装”下去的感觉。还有我想改变。
后来,我以不错的成绩结束语言课程。时间又蹉跎了两年,我又进了次了大学,在一个安静的古老小镇。这里有一副我想象中的大学模样,蔚蓝的天空下有一群正在草地上踢球的人。在这度过的三年,尽管时不时颓废的情绪一再袭来,我还是想做一个和以前不一样的自己。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尝试新鲜事物上,虽然最后用“碌碌无为”四个字总结了三年,因为没有拿得出手的成就,但我感觉自己成长了很多,也以成绩尚可毕业了。
我把我的故事留给你。生命中,很难有某一件事会彻彻底底影响了你。但我想,你所经历的种种好与坏,你所遇见的每一个人,或许只是他们说过的随意的一句话,都会像搅拌机一样塑造未来的你。身边的一些朋友、同学都已开始工作一两年。有的和我一样没有进一个好大学,从事着他们也觉得很无聊的工作,渐渐的被生活磨平了棱角。但我想鼓励他们,并给予他们希望,这也是“请让我们一起成长”的原因。因为有了希望,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人不是由他们吃饭的地方,睡觉的地方,或者在某一时间段的生活状态决定的。只要你的心想要改变,你就可以。
六年前,我还很“光荣”拿着高数13分的卷子,和同学互相开着玩笑是不是倒数第一,而今天,我却写着这篇文章,希望大家可以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