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宇今天又要去俱乐部踢足球了,早上七点半起来,去厨房把子宇固定的早餐煎蛋酱油面做好,再将昨天早上没有吃完的稀饭倒在铁锅里热好。
叫醒蒲先生起床,他去叫醒子宇穿上踢球的服装,套一件棉衣。子宇起床后,第一件事晨读十五分钟,今天读的是学校规定阅读的《神笔马良》。
子宇读完后,开始吃早餐。我和蒲先生一人一碗稀饭、一个煮鸡蛋,一个麻花面包。我一边吃,一边想是与子宇一起出门去新区菜市场买菜,还是下午去买菜。
昨天就说好了子宇中午吃馄饨,冰箱里有冻好的馄饨。我和蒲先生吃面,这样午餐不会花许多时间。饭后子宇或者午睡,然后就是辅导他的寒假作业。自己独处的时间,就只有上午八点半到中午十二点钱。犹豫再三的结果是下午子宇午睡的时候再去买菜。
如果不是带子宇,或许我已经去楼下图书馆了。“砰”的一声房门终于关上了,听到爷孙俩的脚步声渐渐远去,我便兴奋起来。赶紧选了一个大一点的茶水分离壶泡了花茶,再拿出从成华区图书馆借的《2020中国年度精短散文》,一边饮茶,一边阅读起来。
这本书是由漓江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主编葛一敏。根据作品内容,主题依次为示岁信札、书房一世界,以看得几多满月。编者说“一篇好文,就像一封写给我们的密信。”的确,读这些散文仿佛是与作者的心灵沟通,与作者促膝畅谈。
我阅读散文集,喜欢首先读有书名的散文,总觉得这篇散文一定是这类散文的精华散文。在“示岁信札”里,《示岁信札》的作者是缪一凡。
《示岁信札》是作者写给F的三封信,分别是雪、愿望、岁除,在信中作者分享了此情此景的心境以及对远方F的思念。
想起曾经读过并酷爱的一本书,书名是《手帖 南北朝》。"手帖"是文间的书信便条,因为书法美,便流传下来,成为后世临摹的"帖"。阅读南北朝的手帖,读到的不仅是书法之美,也读到了南北朝的人文历史。
在“书房一世界”里,《书房一世界》的作者是冯骥才,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天津作家。《书房一世界》也是冯骥才的一本散文随笔集的书名,在这篇随笔里作者从书房说、心居、丁香尺、架上的书、劫后余书、书房的革命和移动的书房这几方面展现了书房世界。在这样的书房里作者挥毫泼墨,绘出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和书法作品,写出了一篇篇锦绣文章。
在“看得几多满月”里,《看得几多满月》作者沈书枝。作者说“在乡下,月亮是不可忽视的。”从李白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到杜甫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传递给人那自古昔以来人们共通忧郁和对美的领悟。结尾的最后一段,作者说“人们常说一生看得几回花,实际人的一生中,又能看得几多满月呢?”的确如此,人生又能看到几多满月,唯有珍惜时光。
看完三篇散文代表作以后,翻到第一部分,正准备接着往下看,“我们走着走着花就开了……”微信铃声响起,拿过手机一看,是蒲先生打的微信电话。“喂……”子宇用普通话打招呼,“我们已经回来了,快到锦苑了,你可以做准备了。”
过了一会儿,觉得他们差不多快到了,放下书去厨房烧水,把馄饨拿出来,子宇洗完澡就来到厨房煮馄饨,完成寒假最后一次家常菜,不过这次是煮馄饨。
子宇煮完以后,我把昨晚的饭菜放碗里在微波炉打热,给儿子做盖浇饭,再分别给蒲先生和我煮碗面。一晃悠,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
愉悦温馨的独处时光结束了,下午要一边辅导子宇寒假作业,还要一边准备晚上的菜肴。带丝鸭子汤,肥肠烧黄豆、番茄炒鸡蛋,清炒儿菜。菜不多,但很费时间。
想起宋朝词人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其中的诗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