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松伶在《婆婆和妈妈》第二季中谈到婆婆不满儿子说“欢迎来到我们的家”认为“儿子的家就是自己的家”。陈松伶表示虽然是家人,但是彼此之间还是要有隐私,只是一想到这个问题,她就觉得头大,最后她只好妥协:随便她吧,她愿意怎么样,反正她有钥匙,只要她不碰我东西就行。”语气间满是无奈。那夫妻的家是不是婆婆的家呢?
对于很多夫妻们来说,和公婆适当的保持距离有利于家庭和谐,所以能有两人独处的空间,并拥有属于自己的家庭,对他们来说是很平常也是很希望的一件事。他们欢迎婆婆来家里做客,但并不表示婆婆要把他们的小家当成自己家,因为夫妻的家也变成婆婆的家会有很多弊端。
1、婆婆和儿子以及儿媳之间的界限感变弱,也容易因为一些小事情引发矛盾
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提到:
我们必须从“这是谁的课题”这一观点出发,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不干涉他人的课题。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如果婆婆和儿媳妇能理解课题分离,彼此之间能保持一定的界限感,那么婆婆会分清儿媳妇的小家庭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没有必要多加干涉,婆婆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好。反之儿媳妇也会理解婆婆的难处,婆婆也有自己的生活要过,没有必要因为婆婆没帮忙带孩子而责怪她的不付出。相信婆媳和谐也会让家庭婚姻更加和谐安定。
2、婆婆做的一些事情会被认为理所当然,不利于子女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侯佩岑在节目中也坦承自己是支持“夫妻的家不是婆婆的家”,因为她有2个儿子,站在以后她当婆婆的角度,她希望自己是去儿子家事作为客人的角色,而不是主人的角色。如果是站在客人的角度,婆婆为儿子和儿媳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会心存感激表示感谢,而如果是作为主人的角色,婆婆所作的事情很容易会被觉得理所应当,儿子和儿媳妇反而不会感谢她所付出的这一切。
同时,夫妻之间的小家是需要他们自己付出时间与精力,他们的婚姻也需要两人好好经营与呵护,而不是婆婆的妄加干涉或是主导才能有所发展。不过能理解婆婆害怕自己在家庭的地位有所偏颇,因为儿媳妇的到来让自己没有安全感,但是如果真的是希望两人的婚姻能长久地持续,婆婆要摒弃自己的不安全感,多发展属于自己的交际圈,让自己有事可做,比如可以重拾往日的兴趣与爱好,要相信儿子与儿媳也能过好属于他们的小日子。
3、有界限感的婆婆能得到儿媳的尊重与认可,反之容易生出嫌隙
如果婆婆能意识到自己和儿子儿媳存在边界感,想着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与方式,去到他们家也能做到相敬如宾而不是指手画脚。我相信儿媳妇也会时常欢迎婆婆的到来,甚至会让婆婆觉得自己的家也会是她的家。
若是婆婆控制欲强,越是希望儿子和儿媳能足够尊重自己,到哪里都习惯颐气指使,那么即使表现上儿媳对婆婆毕恭毕敬,私底下终究会有所忌惮,等时间长了多少会生出嫌隙,不利于家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其实夫妻的家是不是婆婆的家,最主要还是看婆婆对待儿子儿媳小家的态度,以及与他们相处的方式。如果婆婆足够通情达理,也能学会课题分离并保持日常界限感,那么夫妻的家是不是婆婆的家反而变得没那么重要,否则儿媳就容易拿起“我们的家请不要插手”的反抗意识来抵触婆婆的过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