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去食堂打饭回来吃。
将袋装牛奶剪开倒入碗里,再从食品袋中取出个包子,先咬了一口,猪肉白菜的;把咬剩下的包子叼在嘴里,腾出手来打开塑料饭盒,立马就有一股似曾相识、却又久违了的味道扑面袭来。
别人家的味道!我的脑海中立刻闪现出这几个字来。
小的时候,总喜欢别人家的味道。
记得有一次,跟隔壁三哥到他家去玩儿,不知不觉间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二妈将一大盆苞米碴子粥端上了饭桌,让我留下一块儿吃。
说实在的,对于我来说,苞米碴子粥是向往已久的美食了。以往曾经看见小伙伴儿们从家里捧着碗碴子粥出来,吧嗒吧嗒吃得津津有味,心里便想,那不定得有多好吃呢!
可我们家就是从来没做过这美食。
望着那一颗颗亮晶晶的苞米碴子,我悄悄咽了下口水,心里想吃,嘴上却没好意思,只好说家里也等着我回去吃饭呢。
回到家,我便嚷嚷着让妈妈做苞米碴子粥给我吃。
妈妈说,想要做苞米碴子粥,得先将苞米粒拿去粮食加工厂,用粗锣粉碎成碴子,再拿回家来煮。可这个时候,人家都下班了,等明天的吧!
见我还是怏怏不乐,妈妈又说,那玩意儿没啥味儿,还没有苞米棒子好吃呢!
可我哼哼唧唧地就是认定了要吃苞米碴子粥。
妈妈被我磨得没办法,只好拿个碗,从后门去了二妈家,很快端回来一碗苞米碴子粥。
我虽然觉得有点儿没面子,可也顾不了那么多了,端起来就吃。
不吃不知道,这朝思夜想的美食终于入了口,却令我大失所望,原来它真的就跟妈妈说的那样,并不如想象的那般好吃!
有生以来,这是我吃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苞米碴子粥。
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地不再于吃的方面去过多挑剔了。然而,“别人家的味道”却依然对我充满着魔力。
大概在我十几岁的时候,居住在哈尔滨的大姨退休了,开始频繁地回老家看望姥姥。
大姨和大姨父都曾经是领导干部。大姨退休前任街道办事处的书记,姨父则长期担任一家国有企业的厂长。
可想而知,与这样两位长辈亲密接触,对于我们这些在农村土生土长的穷孩子而言,会产生怎样的心灵震撼。
我和姐妹们不由自主地将大姨夫妇和自己的父母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从气质风度,到言谈举止,再到日常生活习惯……越比,越感觉失落。
妈妈心比较大,对于我们这些小动作并不在意;爸爸洞若观火,只是装作听不见、看不到。
直到有一天,因为某件事的触动,当着父母和哥哥姐姐的面,直言不讳的小妹口无遮拦地大发了一顿感慨。意思就是,看人大姨家多好,总是充满着轻松愉悦的氛围,哪像咱们家这么无聊、压抑!在人家那样的家庭里,该是多么地快乐!
记得当时,爸爸装作若无其事地,边给鸡准备饲料,边呵呵笑着说:“是啊,人家是好啊!可再好,那也是别人家呀!”
爸爸的这句话,一直记在我心里。当初,并不以为然,直到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组建了家庭,尤其是自己也当上了父亲,才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他的这句话,蕴涵着多少人生的哲理呀!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大凡一个人、一个家庭,展现给外人的,往往是比较光鲜亮丽的一面,那背后的痛苦烦恼,谁又能看得见呢?
敬爱的爸爸妈妈,身处那样无奈的客观环境之下,用尽他们一生的全力,来为我们创造尽可能好的生长、成才的条件,却还要面对子女的牢骚与责备,他们的心中,该是怎样一种感觉呢?
尽管如此,父亲母亲却并没有表露任何的烦躁或恼怒,而是心平气和地以一句语重心长的话语,来加以委婉的劝慰。
如今的我,也到了当年父亲的年龄。我不禁扪心自问,若是叫我遇到那种情况,我能做到父亲那样吗?
我只能自愧不如。
后来,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变得懂事了的我们,再回到家聚在一起,彼此间是那么亲密而快乐。我们不再对父母有什么奢望与苛求,而是想着自己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
假如让时光倒流,再回到那个青涩的年代,我一定会敞亮地跟父母说:“爸爸妈妈,你们辛苦啦!请放心,还有我们呢!让咱们一起努力,咱们家的味道一定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