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经济学的很多入门级读物上,开篇都会发现一个类似的当Joe遇上Jane的故事。
Joe和Jane分别住在两个独立的小岛上,必须亲历亲为来满足自己的衣食住行。住,属于一劳永逸,搭个小木屋或者挖个岩洞,一次性的投入即可。行,无需投入,双脚就行。对于衣食,则需要长期持久的投入。我们以玉米来代替粮食的需求,以布来代替衣服的需求。以一个月为周期来看,Joe和Jane生产玉米与织布的数量是不尽相同的。
如下图示,Joe一个月生产的玉米和布的单位数量组合如下:
图(一)Joe一个月生产玉米和布的可能组合
而在另一个岛上,Jane一个月生产的玉米和布的单位数量组合为:
图(二)Jane一个月生产玉米和布的可能组合
从上面两张图,我们来分析Joe和Jane的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就是某人生产一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比另一人生产的机会成本低。
拿图(一)中的可能性D举例,Joe生产11单位的玉米和3单位的布,表示为:Joe(11,3),可以看到,由D->E, Joe生产一个单位的布就需要舍弃5个单位的玉米。那么,Joe生产1个单位布的机会成本为5个玉米。
再拿图(二)中的可能性B举例,Jane生产7单位的玉米和2单位的布,表示为:Jane(7,2)。可以看到,由B->C, Jane只需要舍弃1个单位的玉米,就可以生产2个单位的布。那么,Jane生产1个单位布的机会成本为0.5个玉米。
从比较优势可以看出,Joe适合生产玉米,而Jane适合织布。
进一步考虑比较优势专业化,Joe完全生产玉米,组合为A:Joe(20,0),Jane完全织布,组合为E:Jane(0,9),二者组合为Joe&Jane(20,9)。产出明显大于之前的图一D:Joe(11,3)与图二B:Jane(7,2)的组合Joe&Jane(18,5).
如果引进交换机制,在两个岛之间可以自由贸易往来,从社会整体效益来看,当Jane和Joe各自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时,能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而这种比较优势,无疑就是贸易产生的源头。进一步,依据玉米和布的供给和需求,可以决定二者的交换价格。
对人而言,也是如此,只有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在人力资本市场上,才能拿到一个好的价格。简言之,做自己最擅长的。而这通常和一个人的兴趣想吻合,持久的投入在某种兴趣上,这种兴趣变成擅长的可能性最大。许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在前进的路上,被各种不同的供需引起的价格差异所影响,从而导致擅长织布的人不得不去种玉米。
热衷织布的你,还在种玉米吗?
在商业机制不够发达的社会,一个人多才多艺,全才,必然为人所称赞,因为他本身能够自给自足,但估计,也富裕不到哪儿去。而在商业发达的社会,交换足够充分,多才多艺不再是一项令人艳羡的长处。因为一个人的时间有限,样样行必然样样不能精通,放眼扁平的地球村落,必然有“一招鲜吃遍天”的大神独树一帜碾压你的多才多艺之一。所以,充分发挥并强化自己的长处,忽略自己的短板,才是更明智的选择。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mybluejour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