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9日星期三
北京,阴天
是不顾一切往前冲?还是停下来,思考一下?
有时候选择,不是左还是右,也不是进还是退。更多的时候,是冲还是缓的问题。
一般跑步的时候,我会打开keep,记录公里数。
不是为了记录而记录,而是加入了一个运动群,每天要打卡。
算是以一种方式来督促自己吧。
昨天跑的时候,过程中接了个电话。
结果就这么跑着,大约跑了2公里不到?突然想起电话里的事情,要给朋友发个信息。
停下来后,才发现Keep没有记录,那今天的打卡,岂不是打不成了?
于是抉择,是继续跑,不记录了,
还是重新记录,重新跑?
当然,是后者。跑很重要,卡也是要打的,虽然多跑了2公里。
如果不缓一缓?
就像上班,早上不打卡,一天没工资,虽然你已经工作了一天。哈!
在乌干达的时候,陈老大和我说过一句话,
他说,小疯,你和我配合还不错。我的性子急,你的性子缓。性子急呢,可能会很快的将事情做成,却不一定更好(成本,代价?)。性子缓呢,却可以将事情做好,却不一定能够快速做成。
这么多年来,我不时想起这句话,
急?缓?
哪个对,哪个错?
心经说,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所以,急缓,也就不对不错,非对非错了。
关键是放在哪种情境下面。
胡子哥,不姓胡,年纪也比我小一岁,但因下巴总留着一小撮胡子,看起来年纪比我大了,我们就叫胡子哥了。
功夫哥呢,也比我小,他和胡子哥是一个路数,也留着胡子。可能不知道在哪里学了一招半式的功夫,我就跟着胡子哥喊他,功夫哥。
上周和胡子哥,还有功夫哥吃饭,说起一个有趣的事情。
他俩好认识有10几年了吧,又都是北京本地人,总说起小时候四九城内的事情。
胡子哥说,记得小时候,就在二环边上住,再往北边走点,就是荒郊野外了,感觉好荒凉。
功夫哥说,是啊,那时北京好小,去西单都是踩着单车去,哪像现在,去哪里都不方便,人多车多,路上堵死。
胡子哥说,还是挺怀念小时候的。人也好。
我说,那个时候的确是,人还是比较简单。
胡子哥说,记得读初中的时候,老爸让去买啥来着,揣了100块钱给我。花了30多,买了好多东西。你知道,那个时候,人与人之间都很信任。找了我钱,也没有细看,踩个单车就往家回,半路上等红灯,数了数钱。发现多找了10块钱。我那时还是好学生呢,赶忙骑着单车回去,把10块钱还给店老板。老板那个感谢啊,毕竟那时10块钱也可以买好多东西了。
胡子哥说这个的时候,我想起我们那个小县城,也还是挺淳朴的。提起钱来,大家都显得很大气,或者干脆不提钱的事情。
家里有个老屋子,漏雨,父亲找人来修。还没怎么谈,师傅就开始修了。
父亲总问多少钱啊,师傅总是说不着急,先修好了再说,不提钱。
修完了后,师傅说了多少钱。
父亲估计也不好意思还价了,按数给了钱。按常理,师傅应该数一数是多少的。
但师傅也不好意思当着面数钱,一把就接过去塞袋子里了。
我也遇到过。有一次,大学暑假的时候,回去给家里买个冰箱,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微信转账之类的,也没有办什么信用卡。带着现金去的。
看好了冰箱,2000多。
现金结账,现金递到店家老板手里,老板也看都没有看,就直接塞包里了。
我急了,说,老板你数数啊,别少给了。
老板说,没事,就这点钱,数啥数,都乡里乡亲的。
我笑了笑说,别别,你还是数一数,万一我给多了100呢,你还得找我的。
老板一愣,哈哈一笑,好好好,数一数。
在我们哪里,当着别人的面数钱,似乎就像是对对方不信任的,多掉面子的事情啊。
前阵子接触了无人货柜,就是现在在办公室放着的那种。
扫了码,才能开门取货,然后根据所取的水啊,零食啊啥的,进行自动结算。
其实在无人货柜出来之前,无人货架早就开始抢占点位了。
但为什么后来又上了无人货柜呢,无非是多了扇门?说是为了降低货损率?毕竟无人货架是开放的,你拿了东西,给不给钱谁知道呢?
那为什么又会有带门的无人货柜出现呢?耗电,又需要对货物进行RFID改造?
是真的喜欢高科技的东西,还是为了降低货损率?因为不信任?
我突然想起小时候了,喜欢踢足球。
经常在操场上踢足球,累了渴了怎么办,跑出去买水?太远。
其实有个老奶奶,经常拧着一篮子饮料在球场边上卖。赚点小钱吧。
时间久了,熟了,有时候,老奶奶就把这篮子饮料放球场边上,放个牌子,1块钱1瓶。
她人呢?
不在!
那么,你想喝几瓶,就拿几瓶。
多少钱?你就自己放篮子里。
老奶奶也从来不管,她就每个一段时间拧一篮子上来,把原来的空篮子拿回去。
当然也不是空篮子,里面有大家喝饮料放的钱。
这个不就是之前的无人货架么?
其实越是被信任,大家就越爱面子,反而越会小心翼翼的去维护这种信任关系。
之前说过一句话,不被信任是最大的惩罚。
既然是惩罚,那么将多找的钱还回去,到底是因为道德高尚呢?还是因为害怕被惩罚?
我问胡子哥,如果找错你钱,不是多找了10块钱,而是多找了10万?
胡子哥笑道,那还等什么红灯,直接闯红灯了。
是的,其实不是10块还是10万的区别。
而是一种力量,好比那10块钱,如果是“魔戒”,有着无边的法力,落到我手里了,也就没有什么道德可以说了。
啥?找多了,要我退回去?
滚蛋!到我手里,就是我的,你们爱咋地在地,赶紧给我闭嘴,还说?还说,我就要释放“魔戒”的法力了…….
毕竟,“魔戒”的利益,远远大于背叛信任的惩罚成本!
于是,我就成了硬币的两面体,字面是道德高尚的,图面是带着魔戒的。
而我的身体中,可能同时存在着这两个面,字面和图面又在挣扎掐架。
图面让我们灵魂堕落,字面又让我们远离堕落,
就这么挣扎来,挣扎去,无尽烦恼。
为了摆脱烦恼,有些人选择了字面,有些人选择了图面。
字啊,图的,太繁琐,太抽象。
换句话来说,就是神与魔。
当然,绝大多数的人,还是神魔共同体的,只是随着不同的情境激发而已。
这是一个辩证相对的概念,
心经不也是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么?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嘛。
相生相成的。
如果这个世界只有魔,就没有魔了。就像如果大家都是神,那就没有神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有些人选择魔,有些人选择当神?那么究竟是神厉害,还是魔厉害呢?
我个人认为,还是魔,厉害一些。
因为魔是一种病,神却是药。只有当有病的时候,药才能发挥作用。
《魔戒》电影有好多部,我没有全部看完。
一开始看的时候,觉得这不就是类似传统的武侠片么。
只不过中国讲的是轻功,内功,国外讲的是魔法,咒语。
或者中国武侠中追求的是《辟邪剑谱》,《四十二章经》,而国外要的是魔戒。
其实是一样的,有什么不同么?
老早的三字经,早就说了,性相近,习相远。
基因是一样的,人性就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文化,习俗的差异。
想到了这一点,我突然理解了京剧,越剧,黄梅戏等戏曲,尤其是京剧,那各种各样的脸谱。其实是传递了人物的习的,不是传递性的。
又或者,不仅仅是京剧唱词,场次情节,连脸谱也是一种讲述故事的方式。
再看现在拍的古装剧,其实没有什么味道了,故事千篇一律,只是演员演技不同。
况且演员都光鲜亮丽,光彩动人。
可实实在在的古代人,会这样么?没有马桶,没有面膜,没有各种调味料,生活应该是很粗糙,很脏的。
我们现在的古装剧,其实还是按照现在的审美去拍的。
假归假,不同颜色,不同的装饰,还是传递着不同的习性的,又或者也是一种脸谱。
周星驰片中的如花?不就是反讽么?
还有《满城尽带黄金甲》,我了个去~
挺有意思,反过来看现代人。
很多细节的地方,其实也是我们的脸谱。
最近看了部片子,黑豹。
如果有脸谱,我也希望有一个黑豹那样的面具。
然后,一起和大家唱京剧。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啊啊啊啊啊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