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之所以伟大,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全部的力量集中在一点上。——奥里森·斯韦特·马登
史蒂芬·柯维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你开始攀登成功的阶梯之前,首先要确定你的梯子没有搭错地方。”而最糟糕的利用时间的情形之一,是把根本不需要做的事情做得很完美。
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取决于他做事情的习惯。
分清轻重缓急、克服拖延、先处理最重要的事情,是一种身心相互协调的技能。要想培养这一技能,可以通过实践来学习,然后不断地重复,直至它在你的潜意识中深深地刻下烙印,并成为你永久行为的一部分。
一旦让行为变成习惯,做起来就自然而然、轻而易举。
一,琐事越做越多,要事越做越少!
当老板发现员工大事不干小事不断,很有可能得出一个“这人最适合干杂事”的结论,你觉得事情会如何发展?
做事就像培植花木一样,有经验的园丁会忍痛剪去许多能开花结果的纸条或即将绽开的花蕾,只为了使养分集中在余下少数花蕾上。等到这少数花蕾绽开时,一定是更罕见、珍贵的“硕果”。
1,要事别纠结,余下都是“玩”
数不清的职责滔滔江水、源源不断地占据了你的生活。只有改变自己的思维、工作及处事方式,才能自如地驾驭你的时间。其中幸福生活、成功事业和良好的自我感觉的关键之一,就是完成重要的工作。
大部分焦头烂额、怨天尤人的人,都如同拼命往盆外舀水、却不管无数小孔涌进汩汩径流 ,疲于奔命间,终此一生也未曾想过/来不及想/顾不上先堵住漏洞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工作层面,“要事”通常和绩效直接相关。比如程序员的要事是:又快又好地写好代码和文档;项目经理的要事是:做好沟通和协调,确保项目按进度、高质量完成。
职业生涯层面,“要事”和下一个目标直接相关。如果程序员的下一个目标是项目经理,那他就需要在工作中多留心观察和思考项目经理的行为。
只有学会放弃,把时间和精力放在那些能够改变你生活的重要事情上,才能有效地安排你所要面对的那些事情。
考虑到很多小伙伴都有特定的坐班时间,所以可在相对固定的时间段去做最重要的事情。
比如早上,我通常在早上写文章、做检视计划。中国童话大王郑渊洁接受采访说“别人都以为我很忙,其实没有,我每天早上4点半起,写完6000字结束,其他时间都很闲。”我也常常用这点激励自己,余下时间都能“玩”了,多好。
能够卓有成效地工作和具有辉煌成就的人总是磨炼自己,先开始做摆在他们面前“最重要”的事务。他们会强迫自己先吃掉最重要的“青蛙”(青蛙,代表的是那些极具挑战性,做了就能带来很大价值的事情)。
而大的、重要的事情通常是与目标有密切关联的,并且会对你的使命、价值观、优先的目标有帮助的事。这里有5个标准可以参照:
- (1)完成它可使我更接近自己的主要目标(年度目标,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
- (2)完成它有助于我为实现组织、部门、工作小组、生命的整体目标做出最大贡献。
- (3)我在完成它的同时也可以解决其他许多问题。
- (4)完成它能使我获得短期或长期的最大利益,比如得到公司的认可或赢得公司的股票等。
- (5)这些任务一旦完不成,会产生严重的负面作用:生气、责备、干扰等。
记住,假如生活是一副地图,并不是地图上标示的每一个地方都必须去。同理,在生活的某个时刻,你没必要、也不想把所有的事都完成。事实上,你永远不可能完成所有事情,也永远无法完成你要做的所有任务。
2,你有权选择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
无论何时、何地,没人能阻碍你对时间的追求,也没人能剥夺你拥有时间的自由。你要关注是自己时间本身的价值,不是别人的喜怒哀乐。
时间管理说简单也简单,做起来却如同一门学科,归根到底其实就是控制你接下来应该做什么。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选择下一步要做什么。在重要和不重要的事情上做出选择的能力,是你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3,成功的奥秘:愉悦
进入互联网时代,时间和信息的碎片化已不可逆转,大部分人不知不觉中开始喜欢做那些琐碎的价值不大的事情。
比如,不自觉打开微信刷朋友圈,陷入无穷无尽的QQ、微信的碎片化交流,或者流连于今日头条的吸睛新闻数十分钟,却想不起来到底看了什么。你如果认真地统计一下自己的时间消费记录,一定会震惊于自己竟然花费如此多的时间在那些无意义的琐事上。
优先处理完重要任务的习惯会给你带来立竿见影的好处,也可能是持续性的回报:
一项重要任务的完成,会使你的大脑中释放出内啡肽,它的产生会带给你一种很“high”的感觉。伴随着完成一项工作而释放出来的这种物质,你会更加积极、有风度、自信、富有创造力。
而你完成的工作越重要,会越满足、越自信,会对自己和所处的世界充满成就感。
这部分的内容包含人们所谓的“成功的奥秘”。事实上,你可以自己打造一种“正能量加速器”刺激大脑产生内啡肽,从而触发大脑中清醒、自信、有能力的自我感觉。
一旦你打造出这种正能量加速器,你会下意识地用这种方式来安排自己的生活,会不断地去启动和完成那些更重要的事情和项目。你会逐渐对这种习惯上瘾,会对事业的成功和做出的贡献上瘾,持续拥有正能量的感觉。
养成习惯就如打开一扇从里面锁住的门,用约束力在外面猛砸有时也管用,但不如用驱动力从里面打开那样优雅、有效。
记住:力量源自你的内在。
二,刻意聚焦,排除干扰
大脑有两个特性:
第一,喜欢做简单的事情。‘愤怒的小鸟’简单吧?用手拉下弹弓,砸中对面的猪就行,同理,假如有两个任务,给同事打电话要一份技术文档和写一个项目的需求分析,你会先做哪个?
第二,大脑对有时间底线的事产生紧迫感。‘偷菜’游戏里面每棵菜和每只动物都有倒计时,奶牛还有1分钟产奶之类,你就会不停刷屏地等,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奥运倒计时、信用卡还款、新年倒计时、秒杀购物……
所以即便你情绪不佳,用一种方法,仍然可以进入专注状态,只不过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是超负荷状态。
那就是番茄工作法,它是时间管理领域的高效方法,是职场工作、读书写作、居家旅行必备良品,其原理人人皆知:专注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依此循环即可。有非常多时间管理书籍在讲解这种方法,非常多的时间管理达人在应用这种方法。
1,番茄工作法的作用:
(1) 提升专注力,减少工作打断,让工作更有序;
(2)缩短做事时间,提升工作效率;
(3)提升时间评估预测能力,增强时间计划的准确性。
2、番茄工作法需要的工具:
(1)一项待完成的工作任务
(2)番茄计时器
(3)可供记录的工具
安排“待办”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量力而行。宁可提前完成所有待办,也不要写过量的任务,让一个帮助你消除拖延的方法本身变成一种拖延。可对每个任务写上预测番茄数,大致对今天要完成的任务有一个时长的估计。
3,执行
根据你对事情重要程度排序的清单,便可以拧上一个番茄钟,开始刻意聚焦。
这一步只需要注意几点:
(1)一个番茄时间(25分钟)是一个基本单位,不可分割;
(2)一旦在番茄时间内中断了手上的工作(例如刷了会朋友圈),这个番茄时间视为无效,需要重新开始计时;
(3)休息的铃声响起则停止手上的工作。
当我们能够熟练运用的时候,甚至能够做到将原本需要1天才能完成的工作,在6-8个番茄钟内就搞定了。但其实一天能做完成8个番茄钟(4个小时),就已经非常高效了,多数人一天可能无法真正的完成6个番茄钟。
这一步看似简单,打开番茄钟做就好,其实也是最难完成好的一步。在实际中会遇到很多障碍,最常遇到的就是番茄时间被打断。
工作中想要不被打断是不可能的,要先接纳这个事实,然后再想办法应对。高效率的人都不是三头六臂,而是力求将被打断概率降到最低。
打断分为两种,一种是内部打断,一种是外部打断。
内部因素打断,是指由我们自己大脑冒出的想法而被打断,包含如:坐久了想站一会儿,肚子饿了想吃点零食、口渴了想去喝点水,突然意识到要打一个紧急电话,要发送一封重要邮件等。当你发现自己的思绪已经从工作中脱离,请立即将你脑子里现在想的事情记录下来,然后默默地告诉自己:“请你集中注意力,专注工作”,然后让自己忘掉刚刚的想法,回归于工作。
外部中断就像同事请你协助、临时会议、客户来电等,这些都是很正常的打断。
你可以按照这样的流程处理:
- 首先问自己‘这些事情必须现在做吗?’如果答案是‘否’,就把它写到收集篮里,这和‘衣柜整理法’的收集部分是一样的;
- 来自外部的不重要的打断也不要立即去做,和对方协商,看看是不是可以稍后处理,如果可以也放到收集篮里。这就是接纳它,然后想办法应对它。那如果答案是‘是’,就果断中断番茄时间,去处理那些事情。
我们要保护自己的番茄时间,这样一来你会发现,你和工作的关系就会逆转,你来决定打断是否发生。但是,如果你的番茄时间确实经常被这样的事情打断,就可以考虑缩短番茄钟的时间,比如改成15分钟,这样被打断的概率就小很多。”
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原版的番茄工作法强调25分钟是因为通过实验发现一般成年人只能集中25分钟注意力,并且每25分钟会形成条件反射。而很多人则会根据自己的精力设置番茄时间,比如早晨刚到公司会设置40分钟,中午快下班是15分钟,下午上班是30分钟,下午下班前是15分钟。这便是臣服。”
最后记得,对番茄钟使用情况做回顾分析。记录计划番茄数、完成番茄数和中断原因,仅这三项就能大大的提高番茄工作法的实用性。我们都知道,每天能完成的番茄数是有上限的。但这个上限,需要通过一段时间记录的完成番茄数来找规律,尽量使其合理又灵活。
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管理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关键是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为他人创造价值的领域,然后,把尽可能多的时间投入进去。——王欣,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院长
注:本文由作者JIE胭脂雪组织整理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文内配图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沟通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