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听了一个我感兴趣的主题的知乎live。作为一个严格遵循老年人作息的、必须每天晚上十点前睡觉、九点就开始准备睡觉的人,对于目前知乎和朝夕日历都喜欢把live讲座设置在晚上八点以后表示无法理解---那几乎肯定会影响到我的睡觉时间。相应的,如果我订了这个讲座并且真的在这个时间候着听,那代表我真的对这个主题非常感兴趣。
然而昨天听了将近20分钟,觉得实在听不下去了。手边自己的笔记本上空空如也,直接写了个差评,顺带列了下原因(以提醒自己以后注意):事先没有充分准备,节奏太慢,紧张,术语太多且语言太过学术,过分平淡,没有抓住兴趣的点等等。然后就睡觉去了。
今天醒来的时候怕错过了些什么,因为我真的真的很想就这个主题了解一些新的东西,又翻出讲座的记录听了下后面的一些内容,听了十分钟之后彻底放弃。看留言里面有人在安慰讲者不要紧张慢慢来,最好能够对一些术语加以解释之类的,忽然反应过来,其实细节的这些东西,大家容忍度还是很高的,尤其是知道对方没有经验的情况下。我也并没有期待着别人一上来就是演讲高手,我听不下去的最关键的原因是:这么吸引我的主题他居然从头到尾就没讲任何让我感兴趣的内容,一点都没有!
但我居然要过这么久才发现这一点。
再看我自己,工作的最初几年是用Excel说话,任何数据都不能出错想当然死死盯着数据;再后来是用PPT说话,遇到的老板都超级细致,标点、格式、字体每一项都要锱铢必较,更不用说其它。直到目前我都不能算特别特别细心的人,然而眼光习惯了聚集在细小的地方,就很难再看见更大的东西。
李笑来在《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里说:
彻底的完美主义者都是脆弱的。雕琢细节本身并不能让一个人自动成为大师,或者让一个作品自动成为经典---因为最重要的东西没做好,细节再好也没用。主次不分,是绝大多数人的永存问题。我们不能这样。如果有问题非要解决补课,我们一定要分清楚那里面的主次,把最重要的先做好,这个做到了之后,再去关注细节,而这样的时候也确实有能力关注更细的细节,否则,本末倒置,一无所是。
而对于写作、演讲、甚至工作上的Presentation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有足够好的内容。
永远问自己,“什么是最重要的?”---先去做哪些真正重要、最重要的事儿,先去解决那些真正重要、最重要的问题,至于细节么,那是要等到前面那些事儿做完之后再去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