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观点,有空的再看长文:
1.麦当劳改名金拱门只是公司名,品牌名不会变。而且公司名必须改变,至于改成什么,不是最重要的。
2.金拱门公司只是中信大战略布局的一颗旗子,中信在大消费领域和个人金融领域将会有大动作,这个公司将会独立上市。
3.中信将通过运作麦当劳变得更加为大众所知,也更加有亲切感。
引爆2017年10月话题圈的,恐怕非麦当劳改名金拱门莫属了。不要说很多M迷不解,就连一众品牌高手也直接跪倒。联想到十年前麦当劳VIS品牌视觉的主色由黄色转黑色的吐血举动,品牌人表示:麦当劳搞品牌就是个外行。
麦当劳此举,究竟是头脑发热还是深思熟虑?是创新还是回归?
一、这不是一个品牌层面的举动
我认为,根本就不要从品牌层面去分析这个事情,这个事情相信连麦当劳的品牌公司甚至品牌经理都是要吐血的。但这根本不是品牌层面的东西,也不是GOLDEN ARCH的古老梗。
这根本就是中信、凯雷入主麦当劳中国后的战略举措(我们暂时忽略金拱门是不是一个好名字,权且当他改成了一个普通而不老土的名字吧):
1.这很可能是收购条款。中资(港资)2017年20.8亿美金收购了麦当劳的大中国板块80%的股份,从公司层面,应该有改名的约定,但仅限于公司名层面,我们看得到的地方,暂时(20年)是不会变的。
2.中信要做的不仅仅是开餐馆。当时,想入主中国麦当劳的有六家,其中不乏像首旅集团(全聚德和东来顺的东家)这种餐饮届大佬,为何中信宁愿卖了国安足球俱乐部再注资首农(麦当劳重要供货商),也要夺麦当劳呢?
中信董事长常振明表示是为了布局消费领域。这个表态极具深意,也就是说,收购麦当劳本身就是中信大战略的一步。
首先,中信个人金融板块要布局面相消费者和社区的流量终端。麦当劳这个流量入口可是难得。
其次,中信出版社要建自己的书友圈。中信出版社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出版社,经济管理类书籍独占鳌头,但中信出版社没有与读者直接的对话情景。
我们看2017年底,麦当劳中国的公司经营业务范围发生了一次小小的变更,增加了图书零售这一项,乍一看是不是很奇怪?
再次,中信不愿再错过新零售的契机。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在麦当劳,喝着咖啡、吃着麦当劳的各种中西简餐,看着中信出版社的好书,开着各种中信书友会,然后自然买买中信的金融服务和其他服务,是不是挺有画面感的?这当然不是足球俱乐部能够提供的。
那么,问题来了:麦当劳受众群会不会太low了?答案是:会。所以,麦当劳的豪华旗舰店就在广州天河核心区广州购书中心旁开店了。(预计未来,麦当劳的这种旗舰店可能会有一个专门的品牌名称)。麦当劳有流量,有客户留存时间,有阅读环境,但受众不太对。所以,麦当劳的层次要升级!必须升级!
那么,问题又来了,麦当劳这个名字早就深入人心,就是个快餐店,完全沿用这个名字的话,怎么升级?这里肯定会慢慢蜕变出一个属于中信的新品牌来。
最后,中信可是干金融的,那这个公司肯定是要被运作上市的,上市公司叫什么名字呢?还叫麦当劳吗?会不会让别人找不着爹?我觉得金拱门这个名字也不一定会长久,大不了再改改呗,比如中麦控股,就挺好了,再把一些相关业务装进去,成为中信的大消费板块上市公司。管理中国麦当劳业务将只是其中一个业务。
小结一下:要看麦当劳,就得看中信,中信想用这个旗子做什么?
近3000家分布在中国各地的麦当劳门店是将中信系产业集群系统性布局大消费领域的切入点和根据地。
那麦当劳这个旗子具体怎么操作呢?
公司层面要从麦当劳这个名字中抽出来,因为不仅做餐饮,还可能做娱乐和零售甚至物流。当然,麦乐送这个子品牌被麦当劳绑得太死了,用不了,比如,用麦乐送送中信的书和中信金融产品的账单,你觉得是不是有点怪。
就算做餐饮,也不仅局限做麦当劳这个品牌,是不是可以从升级版的麦当劳体验店再升级出来一个中麦书吧?或者叫别的什么。
分析到这,我们是不是感觉可以从搞笑的金拱门这个名字跳出来了,反正这个公司名是一定要改的,但也只是一个公司名字而已,况且中信主体还是个金融巨头。金拱门,用金融服务和金子般的知识社群来帮助大众消费者拱开未来大门,这个解释怎么样?是不是也可以没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