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万物都是熵增的,都是从有序趋向无序,从规律趋向混乱。人也是如此。
每个工作日,听到闹钟声响起,就能自动自发地起床、洗漱、早餐、通勤、打卡、工作。每个工作日都是如此。但一到了周末,就开始熵增了,无序了,混乱了。起床也拖拖拉拉,早餐也随便对付,中餐和晚餐的时间也变得不规律。一整天的安排也没有计划,就想葛优躺,其他什么都不想。
我在想,每一个自由职业者到底是怎么约束自己的?要是都像这个松散样子,他们别说是做出一番成绩,怕是连生活都变成一团糟了吧?
之前曾经看过简书红人彭小六写的书,其中谈到过一个词——“仪式感”。这个词虽然也不是第一次听到了,我对它的定位一直停留在“矫情人士捏造的一个矫情词汇”。但彭小六给我一个新的理解,仪式感能让人更快进入工作的状态,更容易坚持自己的习惯。这是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给出了“仪式感”的正确用法。
原来,我的生活处处充满了仪式感。起床按掉铃声,这是我起床的仪式,代表我正式起床了。洗脸刷牙,这是我整理仪表的仪式,代表我可以出门了。汽车发动,打开得到App,这是我驾驶的仪式,代表我上路了。
如果这些仪式一旦哪个没做,我就会浑身不舒服,感觉哪里好像缺了一块。只要做了这个仪式,仪式之后的事情就变得顺理成章,就能自然而然地做下去了。
于是,如果用善用仪式感的这个特点,一些小习惯就能够容易养成。比如,作家给自己设立了一个仪式感,每天起床第一件是就是打开电脑,泡上咖啡,然后开始写作。那么开电脑泡咖啡就是一个典型的仪式,这个仪式预示着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不是别的,正是“写作”。如果这个作家某天浑浑噩噩起床,稀里糊涂不知道今天要干什么,那么他只需要打开电脑,然后泡上咖啡,他就知道他该干什么了。
有时候,仪式越复杂,仪式之后的事情就越能赋予崇高感。如果作家每天的仪式是坐在靠近窗边的书桌上,打开三分之二的窗帘,打开电脑,泡上一杯现磨的蓝山咖啡,靠枕调整至斜60°角,然后开始写作。那么这套仪式会带来一种莫名的崇高感,作家潜意识里也许在说,我已经做完了这么多这么麻烦的事儿了,这仪式之后的事儿可不能不做啊,否则我之前不是白忙活了吗?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崇高感”吧。越麻烦、越复杂、限制越多的仪式,越给人带来距离感,也就越有崇高感了。据说正宗高档的日本料理极其讲究,仪式繁多,反正就是让你吃起来束手束脚不那么酣畅,这就对了,这就是仪式感,然后你就会觉得这调性好高,挺崇高的。
苗炜老师的新书《给大壮的信》是一个父亲写给儿子的信,其中有一段话说:“你长大的过程中,你会看到很多庄严的仪式,看到这些庄严仪式中一些滑稽的味道。如果你不断放大这种滑稽感,你就会把所有崇高的东西都消解掉。法律好像不那么庄严,军人好像也没啥荣誉感,宗教愚昧可笑,眼中所见的都是卑微的事物,慢慢也就只做那些卑微的事。崇高感这个东西,你得自己想办法去获得。看古希腊的悲剧也许是一个办法,听巴赫的音乐也许是一个办法。相信我,崇高感这东西,不容易被唤起,却会飞快地退去。你总要找点儿什么东西,保证能从大脑中时不时地分泌出一点儿崇高感。那玩意儿能让你过得更美。”
我们不要盲目敬畏仪式感的崇高,要善用仪式感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顺利,这就是我个人对“仪式感”的粗浅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