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 2017-12-30
文章更新于我的网站 https://arginsen.com/essay/
不得欢喜,不得欢喜
积蓄了好几周。每天按时吃饭,吃早餐,中餐,连晚餐也不拖延。每晚一个点睡觉,枕头清洗晾干后有些胖,不免第二天起来后脖子发酸,浑身乏力。但是很规律,达到了生理健康。这也不易。
平时课虽不多,但断断续续,完美主义者总需要一整段独立的时间,来欺骗自己——天时地利人也和。尽管时间琐碎,还有不间断的考试——说实话,我到现在才意识到自己不是块念书学习的料——这里仅指念书学习。
我一朋友说他绝对不考研,已经念了14年书了,且还有两年,早都受够了学校,怎么可能还去考研?我室友则不同,他认为考研是就业的“缓刑”,无论如何都得工作就业,何不再放几年假。我两眼呆滞,觉得都有道理,我对念书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热情,没有了“争锋”、“证明”的动力,自然就算不得好料。
仅好目前对读书还有热情,没读过多少正经的书,也不是说作者不正经——黄故事看着脸红,但也会惆怅。临考前我翻看了几本冯唐的书,说实话冯唐的字好语言也好。我只觉得冯比王小波好。老舍的读的少,王朔的因风带了偏见,没读过,想读的几本图书馆也没有,这点冯的书就能解释——我每天去书架看两三次,只搁着本《万物生长》——这本书令我对主流媒体更加憎恶,电影给宣传成青春言情,让我白白错不禁幻想,是不是还得不吃饭省下钱,买书?大学图书馆的书也不一定就能找到你想要的,比如前段时间,《呼啸山庄》,杨苡的译本就没有。又比如去年,邓南遮的玫瑰三部曲,不,他这个人,一本书都没有。在此我还要说,我惦念的《黑色唱片》也没有。不过大好的书还是顶多,《西方美术史》《摇滚圣经》,这些金装的还是要点赞好评的。
找书是门有趣的事。网上有说:“书买了算是读过,电影码了算是看过,唱片下载了算是听过”,觉得很有道理,但也不体现了“找”的魔力吗?早晨一同学感叹看了一年终于把《红楼梦》看完了,我很是汗颜,这得多大毅力,能记着桌上还有这本书在?人都说好的不一定适合,因为时机是自己到的,讲求契合,霸王硬上弓,虽说能对自己价值观产生改变,但这瓜相必根本不甜吧。对于人云亦云的市场读本还是傲慢,那些人也有偏见,罪过。啊说出来不就欢喜多了。找到冯唐是柴静的一篇文章,我读懂了冯唐很牛,很拽,文字腥。说起柴静,也是一位被我误会的人物,15岁那会儿看班里文艺委员读《看见》,封面很一般,况且当时很流行,不免调笑着称:小旋风柴“进”。去年在图书馆无意间看到她的《穹顶之下》不免又有些鄙夷,《穹顶之下》明明是斯蒂芬金叫的好吗?现在想来,从前的自己就是幼稚。就像多年后脑里不由冒出一句点评式的话:白岩松是一类人。
我现在觉得气很不顺,早晨整个上午听不进去课,心里就像灌了两斤熟油,炼得蚂蚁吱吱作响。偏偏关键时候镇定不下来,怒火中烧,竟让我生起疑,上年纪的妇女,更年期是不是我这样?肯定是心理不得健康,焦虑症也是一种“disorder”,归在变态心理学里。
积蓄了好几周,我一口气写了两千多字,是我念想很久的,也讨厌回忆的。平日里感觉全无,一心生活无杂念。况且这次还熬了夜(直到晚上一点半),乱了作息规律,搞得脸色难看,眼睛干涩,整个人丧极。但,第二天被我搞丢了。我想重写,又叹息当时的感情,以及前后安排,定是不能行云流水般怪诞又自然。气就不顺,告诉自己捋(nv)一捋(nv),发牢骚写完这点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