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担心的是“不努力会怎么样”,可现在努力反而成了普遍的焦虑:“努力也不会怎么样”,甚至“越努力,越无力”。
熬夜、加班、忙不完的活,工作外的时间也对工作牵肠挂肚,却从未觉得自己做出了什么、突破了什么。
压力、无为、受挫感累累,却很无奈:我已经用尽所有的力气,我已经足够勤奋了,为何还是这般毫无成就感,比不上他人?
努力的体力活 VS 懒惰的“脑力活”
症结在于:我们对“努力”的定义还停留在个人时间、体力、精力的消耗量上,以为花越多的时间、越多的精力、加更多的班,就必定有成正比的成果回报。
可事实是,在脑力工作的年代,思考、想法,才是真正的价值点。
体力精力上的重复和劳苦在现今的职场里,是最简单、廉价的事情了。在竞争这么激烈、变化如此快的环境里,多的是有危机感、有上进心,愿意用个人时间不眠不休来熬的人。
可多少人在动脑上有努力过?
大多数的我们每日兢兢业业,却不知道要把时间用在思考上,甚至爱为自己设限、固化思维,不敢不愿放开脑子思考,盘活更高层次、更有广度的思维模式。
久而久之,我们成了“体力活”的巨人,而成了“脑力活”的矮子。
无论多么努力地干活,终究突破不了脑力的瓶颈。个人职场的层级无法跨越,正如社会阶层的固化一样,难以逾越。
如果我们要摆脱这种无力的困境,唯一要做的就是:放下手头的忙活,让思考用尽全力。
01-敢于突破限制,主动思考成为习惯
很多人的脑袋都是混乱型的,不容易看清事物间的逻辑和本质。
一是容易造成不自信,自认个人思考能力弱而逃避思考;二是习惯性期待或依赖一个强有力有想法能理清思路的人给予指引;
久而久之,就只能沦为被动的跟随者和执行者,听着别人的指挥来做事,很少会有突破自我的痛快感和成就感。
其实,思考是有规律、方法,可以经过可以训练而不断提升的,关键在于改变和突破自我的限制,生活工作中遇到事情时培养“先思而后行”的习惯。
把脑子偷懒的恶习慢慢扼杀。
02-培养全局观,从“事”中抽身而出
全局观是横向、广度、立体的思维能力,能将不同的分散的点串连成一个整体,清晰条理地对事情进行排兵布阵。
优秀的人都善于先看“局”而后行事。
例如,见到不少表现好的新人,对自己的工作及定位很清晰,一开始就懂得利用各种渠道,网络信息资料搜索、找到同行的前辈或朋友请教,早早建立好了所属岗位整体的架构和核心价值点认知。
带着清晰的思路、做事有自己的预期和节奏,看起来气定神闲、游刃有余,表现从来都是亮眼。
而从未认真思考过个人定位、岗位体系框架、价值提升路径的新人,很容易每天被事情和上司追着跑,终日慌慌忙忙、手忙脚乱,最终在大家眼里还是个可有可无的无名小卒。
03-更高的思考维度,带来价值的质变
认识一个地面推广的团队,员工小C是每天都鸡血式有激情有干劲的女生,每天扫街人推人都是轻松完成15人的地推指标,且常常超额完成20-30个,我看着这小女生就觉得特别厉害。
可我看到了另一位地推员小G,除了人推人的方法,他还搜寻商家合作推广的机会,谈了个月人流量2000+的店面,单一个商家合作的推广就相当于小C跑2个多月的量。
后来,整个地推团队都采用了小G的推广方式,推广效率大大提升,他晋升成了团队的经理。
不受限于固有的思维和做法,站在更高的角度探索出更优的解决方案,一个新想法轻易就能造就量级的质变。
有执行力、没想法会让一个人从0分到60分。而有想法、有执行力,会让一个人从60分弹跳到120分。
04-捷径:“偷师”他人的思维模式
每个人的大脑有自己的一套思维体系,而每套思维模式都有个人的局限性。最快能够提高自我思考的宽度、高度、立体性就是寻找观察并学习他人的思考逻辑和角度,揉为己用。
人很多时候都是自以为是的,希望全世界都认为自己是对的、是最权威的,拒绝承认别人的高明和优越。这也就限制了自己的成长,让自己长期固步自封。
如果怀有开放的心态,以自己的成长和目标为核心目的,不过分在乎个人的自尊、情绪感受,不断挖掘身边的人事物当中可以学习、自我增值的东西,那必定是能持续保持迅速成长、又受人待见的人。
当我们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的时候,好好想想我们是不是只停留在了“体力活”的苦劳里,累并煎熬、自我折磨着。
是时候,让脑子动起来了。这个时代标榜想法思维,不再歌颂劳苦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