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是孩子。
今天放学以后,我在去办公室的路上,遇见了以前小饭桌的两个孩子(已经上了初一,正要去上阅读课),非常熟悉的感觉——他们长高了,也成熟了,但他们依然是孩子。而我,是老师。
那一声“老师”,真是叫到了心坎里,而孩子们纯真的笑脸,还是那么熟悉。让我有一种我已经当了好多年老师的感觉。
我的老师和我说,孩子毕竟是孩子,不要提太高的要求,要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错了呢,只要让他们明白自己错了就行了。(孩子的纯真与天性是应该保持的,千万不要让老师扼杀了)
与孩子们一起玩耍。
我是个很有活力的人,也喜欢运动,常常希望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建立信任与增进感情,但是,老实说,我没有真正地去这样做。有一个很大的因素,我有顾虑。教师形象是一个包袱,而且与孩子们成为朋友这一个度,不好把握。所以我迟迟没有行动。
在刚刚接触到这个班的时候,有一节体活课,我下去过,那时和几个学生一起聊天。同时另一边有一些同学在做游戏,一个女生过来拉我的手臂,“老师,一起来玩吧!”(那是第一次邀请)我慌了。拒绝or接受?我拒绝了。(挺无情的)我纠结的是我怕拒绝不了学生,因为她的手劲还挺大的。而且我回答的语言,我觉得不太好。
希望在不久之后我可以真正地和孩子们一起玩耍,真正地站在孩子们中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今天又领略了一节品社课——自导自演。
进入到一个新的班级,孩子们对新老师充满了好奇。
“老师,这节课讲什么呀?”
……
一个扎着两个小辫子的女孩,隔着讲台睁着大眼睛问我:“老师,你还认识我吗?我上次和你打招呼,你还问我是几年级的。”她,没有听到应有的答案——我在回忆,似乎有些困难。
“老师,你肯定忘了。”她又接着说。我不是忘了,我是根本没有。
“这次,我记住你了。”希望能安慰她一下,不至于太失望。
以前我会想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还总是纠结自己会应对不了生成——那我未免也太小看自己了,我还是可以的。今天讲到服装的发展历史,说到人类在不断的进步。有一个思维的火花碰撞出来“老师,我认为人类在退化。”这是我没想过的,但我想听听他的想法。我了解到,他的意思是说:以前工具不发达,也没有科技,但是却生产出了这么薄的丝衣;而现在,科技发达了,我们人类在有的工程上面却偷工减料。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无可置疑的是的确是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可贵之处。求异思维,渐渐地培养起来,但是首先,促进求异思维发展的,是及时的肯定与赞赏。
上课,孩子们很活跃,因为他们年纪小,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一定没问题的。
预设常常能提供一个方向或是讲课的框架,但绝不等同于课堂本身,有20%-30%完全是生成的,并且是学生与教师的双向生成,在这个过程中,两者共同成长。
我忽然想到“即兴”这个问题,讲课的思路本就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更是变化的,所以之前的预设难免会错过一些点子,那就等到上课的时候去生成吧。
无限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能。
文/折耳猫 2017.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