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备战一周,终于熬过了期中考,这个传说中的魔鬼考,据说全班会挂一半的测验,终于出成绩了。
没有以往的期待,没有惴惴不安的心跳,我只是和往常一样,与朋友同行,嘻嘻哈嘻爬着楼梯,踩着点进教室,只是除了我们几个,好像大家都来了,手里领着老师发下来带成绩的卷子。
“ 米拉”又是驴拉磨一样低沉压抑的声音。
“在这儿”同桌缓缓的回应着。
“及格了么?哇哦,过了啊!”其实这结果早在她预料之中,毕竟,是上一届的试题,背得太差,也是能过的,只是75分,从米拉的表情看,离她的估值还是有些距离。
“小悠,你多少啊?”米拉满脸的小确幸。
“77啊”我淡淡地说。
“啊 !?”米拉一脸惊愕,问了一圈,大家好像都要考得比她好,乌云笼罩。
“这次大家考的是要比上一届好啊,80分以上的举个手啊”老师满脸笑颜。
刷刷刷,7,8个人举起了手,都是男生。
“嗯,大家都挺不错的,放下吧”看样子,老师甚是欣慰。
查答案,修改,订正错误,讨论,还是小学生那一套讨论模式,可是米拉完全不在状态,只是盯着卷子撅着嘴,不开心都挂在了脸上。
“至少当时估的可以考80的啊,怎么成这样子了,我也有原题啊,也在认真复习啊,为什么就成了这样子。”
米拉说她以前可是个大学霸的,同学们什么都来问她,无比光荣自豪,牛逼闪闪,可是在将近三个月的学习以及6个月的适应后,实在谈不上对这里学科学术的热爱,只能用一个不太恰当的“将就”来表示。
“大概已经是研究生了,大概不够爱这个专业,大概有太多的歪脑筋了”
米拉喜欢看英语、听英语、翻译英语、甚至做卷子,喜欢奇思妙想、画画、读书、写小说、写段子,不想像小学生一样考个高成绩,拿张成绩单给妈妈说,
“妈妈你看,我好棒”。
“对啊,真棒,下次再考个100分啊”。
“真的不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认同感以及自我存在感”
我想我们每一个考上研究生的人都是不容易的,千军抢过独木桥的日子谁都知道这其中辛酸,但是像米拉这样的同学不在少数,他们对生活四字的描述多是了无生趣、生不如死这种字眼。
对啊,你要考个好成绩,像大学一样努力,要不然就没有奖学金了;
对啊,你还要积极参加活动,是那些玩够了的项目,要不然就没有学分了;
对啊,你周末还要赶到远郊去做实验,处理数据;
你还要接受老板的各种要求,负责导师的生活起居......
很可能这些都是免费的,但是你不做,总会有人抢着做,那你就被淘汰了
记得那时候考研社会的风向是这样的:女孩子,还是要读个研究生的,好找工作;
研究生以后就是大众普遍教育了,这个钱必须得花啊......
小悠以前也是个学霸,记得当时为了躲过考研大军,磕磕绊绊算计着分数,终于赶上政策改革,研究生扩招,我蜂拥而上保研,像有了糖吃的孩童,极尽所能往上攀,脱离双非的背景。
那时候,第一排的座位,
天没亮时图书馆的等待,
拉着老师不放,问很久的小眼神......
都是满满知识的力量,
颇像在追逐希望的光芒,忘掉世界的浮躁。那个姑娘,从没质疑过自己的方向、目标、价值观。
毕业的暑假,像是一阵海浪,翻出了海底的旧账,我开始重新打量自己。
我能够做什么?我想做什么?
答案都是写作及英语相关的,没有一个直指自己理工科大本营的。
震惊、欣喜。
22岁,还不老,还有追逐梦的权利。
专心的做一件事,这便很好。
不知道有多少人同小悠一样,曾经对分数有吹毛求疵的要求,兢兢业业做每一本笔记,不放过老师每一个眼神,每一个重点,享受每次走在路上,伙伴们投来的对学霸敬仰的眼神。
可是分数不能当饭吃的,成绩是有偶然性的,考试不可能作为一辈子的事业,你的成绩不能变现,你的才华有待挖掘,你那么棒,怎么总是斤斤计较这点分数,目光放长远,专心做一件事,这便很好。
题错就错了,记住就好;分低就低了,下次努力。这不是堕落,而是换种方式包容那个心急的自己,慢慢成长。
转型的路或许艰难,确是你人生旅途中从满身书呆气变为满身书卷气的一大法则,毕竟我们都想过幸福快乐的生活,而不是一只空有分数之壳的学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