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161】
如果有一件事,你起初做得很烂,后来你还要不要继续做下去?
要是放在以前,我多半不会接着做了。因为这证明了我不擅长这个,可能是“没天赋”,可能是没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所以才导致做得一塌糊涂。随之而来的是对“自信心”的摧毁,“原来在这事上我是个笨蛋”、“原来我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无所不能”,于是自尊心受不了了,大脑会随之启动“自我保护机制”,以证明“其实我并没有那么差劲”,以此保护心理层面不受到“自我否定”的伤害。毕竟,有几个人能平静地接受“自己是个笨蛋”的结论呢?于是本来最终可能会做得好的事情,也因为过早地放弃无疾而终了。
“没天赋”真是个屡试不爽的借口,凡是遇到什么不想继续下去的事都可以以此搪塞,然后就可以心安理得了。我一直就这么干,直到后来看到了一句令我“无比震惊”的话: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就轮不到拼天赋的程度。我不知道别人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是什么感想,反正当时的我就像是被人当面扇了一个耳光,这不就是对我这么多年来放弃了这么多次的最好的总结吗?
以前我一直以为“有天赋”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这时才发现绝大多数人最初的所谓“天赋”其实根本没有太大区别。任何一件事想要做好起初只要跟别人“拼努力”就行了,当已经努力到120分甚至更多的时候,最后那一点点差距才是依靠个人的“天赋”所决定的。“努力程度”是做好一件事情的下限,而“天赋”是这件事的上限。这就像学生时代的考试,要从不及格考到七八十分其实很容易,再努把力,上九十分也未必有多难,但是如果在此基础上想更进一步,那可就没那么简单了,多半还是要看一点“天赋”的。
那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以前的所谓“没天赋”其实不过是做不好事情时的“自我安慰”的借口罢了。再后来通过看书了解到,这种“做不好就不做”的性格特征在心理学上叫做“表现型人格”,这种人根本不关注事情的具体进程,而是只在乎做事的“姿态好不好看”。与之相对的叫做“进取型人格”,即,哪怕开始做得再不好,姿势再难看,也会持续地做下去 ,直到后来越做越好为止。
值得庆幸的是,我是在来“简书”之前看到这个理论的,所以才在“写作”这件事上没有走上跟以前一样“轻易放弃”的路。写了好几个月,我清楚地知道至今我依然写得很烂,很多文字要么是“词不达意”,要么是“逻辑不清”,或者种种其它问题,不过那又怎样,写得烂就不写了吗?开玩笑!我好不容易才从“表现型人格”慢慢转变成“进取型人格”,怎么会这么轻易地退回去?
所以说,现在写得烂,不要紧,持续写下去,就可能慢慢变好,即使最终效果并不令人足够满意,至少也能在此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何况对于喜欢写字的人来说,写作多多少少也总会带来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快乐,这就够了。
与所有写作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