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梦泽最近一周出现了厌学情绪。问来问去,原来是因为上课的时候挨批评了。一方面是她自己挺喜欢上课讲话,老师一句,她点评三句。(我从幼儿园到初中都是这样的,太喜欢和老师互动了)另外就是据她说,上课的内容还是比较难的。老师说把书翻到某一页的时候,她总是很慢(她是班里最小的孩子,因为大多数孩子是即将升小学,所以就把本来游戏为主的暑托班内容改成了幼小衔接,我也懒得再找其他家,他们家真心不错)。最让她伤心的是,老师批评完了说再这样就调到小班去。
为此她每天高高兴兴的放学回来,又老大不情愿,甚至哭哭啼啼的上学去。我跟老师详细的了解情况,才知道她说的倒是实情。不过这个事情背后倒是看到了一些有趣的视角。
首先就是关于插嘴,我觉得是非常非常难改的,并且我也没看到什么改的必要。我甚至都觉得她在家里说话不够多。在学校多一点也挺好,顶多就是说话的时候别影响别人。暑托班的老师这个方面其实容忍度是挺高的,至少都没有主动跟我反映过。另外就是,孩子不管谁讲闲话还是插嘴,首先挑战的应该是老师的课程设计和带领能力吧!
然后就是关于数学的问题。我们在家从来没有刻意教过。之前她一直接受的蒙氏里面对量的基础比较扎实,另外就是我们觉得这种太简单,女儿的智商可以应付。超前学习可能抹杀孩子兴趣。但是最近一年越来越多的去好学校和好老师的交流认识到,早学还是晚学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时候的体验。一个高质量的数学学习体验是需要精心设计的。好的数学学习既需要让孩子真实的掌握数量的含义,也需要帮助激发孩子持续学习动力。
于是我们家就开始了一些些在家的数学教育实践。这部分的工作,主要由童强来引导,我来参与协助。之前用的一套是《走进数学世界》用故事建立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后来,我开始学习华德福的《爱上数学》,那个是小学的,算是提前理解数学的艺术。最近童强开始用《真正的蒙氏教育在家庭》来教童梦则的数学。这套丛书非常有趣。
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学习数字四。童梦泽被要求画出至少四张画,里面是跟四有关的。例如,一只小羊有四只脚,小桌子也有四只脚等等。画完了之后要把这四幅画用一个故事讲出来。这个过程中,她就把四和生活中的形象做了很好的匹配。
另外一个例子是她今天晚上在做的,学习不同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他整个体验是先从认识数开始,画数字,描数字,从废旧的快递袋上剪数字。然后就是认识量,她从玩具中选择了串珠来做教具。需要把串珠分为不同数字的一小堆,然后再串起来。最后就是把数和量结合在一起。并且不是简单的对应,而是从多少以及加减的角度进行。短短30分钟童梦泽竟然一直都很有兴趣。
学完了之后,她还是问明天可不可以不去上学?我就抱着她问,她数学已经很好了为什么还不敢去?她说因为不想犯错,害怕犯错。于是我跟她一起回忆,今天我犯了多少错。从睡懒觉,到忘记做饭,到偷懒没有看书等等。我跟她说我一天要犯至少一百个错。我问她,这样的妈妈你喜欢吗?她很认真的说,犯错的妈妈或者不犯错的妈妈,她都喜欢。我又问她,你每天都犯几个错呀?他很认真的说就一个错。我说,那个太少了,至少要犯10个,要多多犯错,才会越来越好。没关系,不管犯多少错,妈妈也会原谅你,老师也会原谅你。只要我们不要故意犯错就行。她终于安心的入睡了。估计明天又是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