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上午九点,我在摩尔城参加李琴老师举办的“琴素第二期亲子工作坊”,学习一天,收获满满。
首先,李老师从道的层面,教我们要用“空杯心态”,专注当下,并遵守共识来学习。
在课堂上,李老师提问,大家‘为什么要来参加学习,有的人说,是带着问题来学习,有的人说,学习了之后还想学习。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呢?邓琳说:“带着问题来学习,是从现状出发,学了之后还想学习,是从学习效果出发。”总之,大家来学习,都是为了成长。
接下来,李老师从成长舒适圈讲,我们要成长,有以下原因:1.对未知恐惧;2.自信不够,力量弱;3.努力突破。要成长,往往伴着痛,并要增强力量,要学会觉察。
其次,李老师从术的层面,教我们学会用“4s”,“ABC”,“EMBA”等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堂上,李老师讲如何用“4S”和他人瞬间建业亲和力。4S即:See(看),smile(微笑),shake(握手),speak(说话)。分别做了两个游戏。让大家一分钟内用4S法和在场的尽可能多人打召呼,然后再用一分钟只和一个人打召呼。通过两种方式,让学员分享两种感受。“一分钟多人交流,只强调数量。一分钟一人交流,是享受状态,重视质量,人与人的关系更亲密。”
接下来,李老师请周芳上台,让她想一想最近发生的很痛苦很伤心的事,心里的感受如何,周芳瞬间流下了眼泪,李老师引领她从台左走向台右,然后跟大家挥挥手,大家朝周芳挥挥手。第二次,李老师让周芳回到左台,让她想儿子考了好成绩之后的心情,周芳脸上笑开了花,然后从台左走向台右,再向大家挥 挥手,大家向周芳挥挥手,并给予掌声。从周芳的两次表现,让学员分享感受。“第一次,周芳从台左走向台右,步伐沉重,情绪悲伤,第二次,周芳从台左走向台右,步伐轻盈,满脸开心。”周芳还是那个周芳,为什么会出现两次不同的效果呢?原来是她的内心发生了变化导致行为变化。
在生活中,我们相信什么,就会看到什么,不相信什么,什么就不会出现。相信--行动(信念)——得到。行为往往被我们看见,而习惯和信念在思想层面看不见。当我们有情绪时,出现问题学会抽离,从问题中看到动机,从动机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配合环境达到效果。 每一个行为背后,必有一个正面动机。一个选择没有选择,两个选择,左右为难,三个选择才是选择的开始,还有呢?
在生活中,问题存在,我们要学会接纳,基本行为模式从内讲,用“EMBA”方法:E:情绪,M:思想,B:身体反应。A:行为态度。只有从思想上处理情绪,身体才会有反应,从而在行为态度上才会有改变。
基本行为模式从外讲:ABC理论。A:触发事件(空性),B:信念(十一),C:结果。正面的信念,要有觉察,丰盛蓝图,三大病毒信念:无助(包办、溺爱导致孩子缺乏探索意识,不自信)。无望(家长高标准严要求,孩子达不到,最后放弃)。无价值(我不配拥有爱,财富,物质,我不重要)。
在课堂上,分别用不同角色朗诵《我是人间四月天》,从谈感受。玩拋硬币游戏,在游戏中,强化了正面信念带来的正面效果。并讲了婴儿成长过程中,与父母连接的几个重要时期:0 ——7岁印记期,0——4岁矛盾信息,8——13岁模仿期,14——21岁社交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孩子没有问题,父母和老师也没有问题,是双方的互动模式有冲突。
最后,李老师布置作业,要写,画,动,作说。写:写学习的收获。画:画思维导图。动作:相信——行动——得到。一个选择没有选择,两个选择左右为难,三个选择就是选择的开始。说,就是讲学的知识可以说出来。
通过一天的学习,我学会了用4s和他人建立亲和力,并强化了正面信念,相信什么,会得到什么。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将强化纪律,不迟到,不缺席,跟随琴素课堂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