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许的帆船,在等待的时刻终必抵达(图片来自网络)
曾几何时,孤独成为了凄零、伤感、冷落的一种解释。
害怕孤独,逃避孤独,总不想与形单影只的孤独扯上半点关系。
但是,似乎每个人都要经过孤独与泪水的浸泡,才能有资格在来人间辗转。
01与其在孤独中挣扎,不如与孤独交个朋友
大学是最为自由、热闹的所在,却也是我最为孤独的一段时期。
一个人去食堂吃饭,端着餐盘独自坐在寂寞的角落里,受用着一个人的午餐;一个人去自习教室,在那些名目繁多的书目里看着同样孤独的故事。哪怕是空闲时间远行,也是背起一个人的行囊。
不是自己棱角分明而缺乏与人交流的温柔,只是各有各的兴趣范围,少有交织的区域;不是因为同学之间隔阂太深,算计满腹,只是我在游戏、活动方面的段位太低,难以融入那样的圈子。
也正因为难以进入更广阔的圈子,随之带来的孤独与引发的恐惧,让我痛苦、挣扎了好一段时间。有时候,一整天都难得有一次畅快的交谈。
我害怕孤独,害怕寂寞,害怕被抛离在圈子之外,再也融入不进别人热热闹闹的生活,变得焦躁,变得压抑,变得反复无常,满心酸楚。
仍然记得自己对孤独境况态度的转变,是在一口气读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之后。
家庭人伦不过是随时可以变换的风景,爱情誓言不过是平凡生活里的虚幻,人情道义也往往是最不可靠的谋略和手段,唯有在沧海桑田之间容颜不改的孤独,才显露着最真实的人生。
走遍千山万水,纵是机关算尽,也终究逃脱孤独设下的迷局,前生早已命定,今生是迷局中的人。或许,亘古不变的孤独才是人生的常态。孤独终老,早晚是你一生的宿命。
慢慢开始忍受孤独,不再那么反感,不再那么忧心忡忡。
孤独又怎样?
孤独是热闹的大学里,让我亲临新境、收揽自由的另一种方式。
不再为自己孤孤单单地吃饭感到不好意思,相比于那些吃饭中聊天的同学,我发现自己在无形中有了更为充裕的时间,用来阅读,也用来刷剧;也不再为自己难以进入学生集体的圈子而感到自卑,相比于那些被束缚在学生会、社团中的同学,我腾出了多余的时间,用来锻炼,也用来远行,也开始走向那么近又那么远的社会。
当孤独成为一种习惯,当与孤独成为亲近的朋友,尤其是当那种孤独元素,化为生活中点滴的积累,发现:孤独原来也很可爱!
课堂上老师提到的20本书,我竟然在无意中已经阅读了11本,就是在那些难以打发、寂寞无聊的时光里;将空余时间挪向校外,则在一家培训机构做起兼职教师的过程中认识了朋友,锻炼了口才,并在一个学期里拿了两万的课时费;而也因着泡了太久图书馆的缘故,大二下学期在学校拿了两次奖金。
慢慢相信,能够接纳孤独的人,不再与孤独为敌,可以从她的手中收获恩赐与硕果。
而将自己包裹的满身铠甲,去与世界为敌,去与孤独厮杀,终究只是伤痕累累的结局。
盲目地听从别人的指引,末路不过是一条死胡同(图片来自网络)
02拒绝了孤独,也是在骄傲地拒绝幸运
承受不了孤独的试炼,纵是满身光泽,也会在尘埃中消减。
凡尘中,不敢面对自己孤独的样子,则是拒绝了自己成长的可能性。
外表再为坚强果断的人,不能在孤独面前合理调适,也会在无人的夜里,独自哭泣。
大学里,我们看惯了太多的人前显耀,却总也看不见他们人后的寂寞。
忍受寂寞与孤独的能力,与你承受幸运和成功的容量,是等价的。
在大学辩论队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学长。
曾经作为文学院的最佳辩手,在第一次参加校赛的时候,便将团队带到了冠军的位置。
当然,辩论讲究默契与配合,但是他的发挥与表现,在每一场辩论里都占据份量。
赛后,他这样说:
自己的口才并不是天赋,相反,在最初还显得有些拙略。
而那种机敏的思维与“狡辩”,也是在不断摸索中习得的。
赛场上酣畅痛快地陈词立论,永远都要赛前的不断操练与孤独准备。
佩服他的赛场风姿与气度,更欣赏他对于孤独的心态。
每一场辩论前,需要专注地破题、立论,搜集素材与资料,并要在孤独、深入地思考中去设想反方的立场利弊。而这种充电、准备的过程,在孤独地坚持、努力中,在细腻地思索、甄别中,才能将效果发挥到极致。
就像每一位诗书满腹的学者,都要经历默默耕耘与研读的时刻;像每一位应对自如的媒体人,必要经历一万小时的日常训练。而当你不愿选择守候与坚持,再多的机遇与幸运,也只是你身边的过客。
相比于那些一味地强调要拒绝孤独,迎接幸运的人,在孤独中承担责任、做出成绩的人,段位级别真的要高出很多倍。
如果是拒绝孤独让我们能够暂时躲避阴雨时节的凄冷,那么接受孤独则让我们那一刻开始长大。
有些力量是我们不能阻止的,就像孤独静静地生长(图片来自网络)
03生活的角落,何曾缺乏孤独的身影?
人世繁华,更多的是短暂地闪现,临时地在人间停靠。
那些朴素而频繁的孤独,才是人生的常态与真实。
一心想要将孤独排除在生命之外,只不过是徒添一种无用的烦恼。
总以为依偎在别人怀里,才是一种踏实。却不知,自己搭建的巢穴,才是最安乐的窝。
我一直相信,孤独与夜色的牵连,是人间的绝美创造。
白日里,我们选择张扬,选择装扮,带着各色面具,去应对人流中的各类群体。
在虚假、真诚间,在私心、邪恶间自由切换,活给别人看,也为了安身立命,行走世间。
而夜晚的存在,则是让你选择做真实的自己。
不必虚情假意,不必遮掩躲避,在孤独的夜色里,直面赤裸裸的自己,去接近心灵温柔、软肋的最底处。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孤独的妙处?又何尝不是智慧地接受孤独?
正如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叙述的那样:
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遇。
接受孤独是人生常态,我们才会看到更真实随性的自己,更饱满丰盈的生命。
学会在人世间,孤独地休憩与思考,也是内心的开阔与人生的格局。
如果没有了束缚,我们会跌得更惨(图片来自网络)
04静静地努力,静静地收获,喧哗中没有孤独
亦舒在《直至海枯石烂》里这样说:
做人凡事要静,静静地来,静静地去,静静努力,静静收获,切忌喧哗。
在凡尘中坚守的平静与安稳,是对于人生孤独最清醒的认识。
失恋了又何必撕心裂肺?又何必用自己的痛楚惹得关心你的人满心焦急?
总以为失去了恋人,是惨绝人寰的世界末日,当你真正静下心来,才发现远离你的人,根本不值得你为之垂泪到天明。
失业了又何必一脚踏进绝望?又何必用自己的失落让身边的人陪你掉泪?
总以为失去工作,会像一个乞丐一样游走城市。殊不知,当你静静地等待,静静地努力,开挂的人生才刚刚起步。
我很喜欢叔本华的一句话——“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在很多人的世界里,孤独是庸俗、颓唐的对立面,独孤也恰恰是走向峰顶凭借与条件。
在喧哗中没有孤独,也没有可以省视内心的角落。
静静地等待,静静地努力,才会遇见喧哗背后的真实、灿烂、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