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小孩,才发现自己原来的秩序井然。
秩序作为必然的存在一致引导着我们的生活、工作。从日常的坐车排队,缴款排队以及入校的排队都能看到秩序的存在。排队只是秩序最简单的、被动的体现方式。秩序具有社会属性,也意味着秩序容易收到其他因素的干扰。这些干扰因素中多半是人为原因。所以才会有那句老话:“我们的烦恼,皆源于自己。”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势必受到诸多事物的影响,这种必然随着状态的更新不断变化。因此诸如正常的排队乘车会因为一个不守规矩的人插队而改变各自的状态,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秩序。当管理人员处理后,新秩序又被调整,我们每个人在其中的状态不断调整、稳定、变化。
自从有了小孩,原来自己熟悉的秩序被打破,因为他们加入原本看似很正常的事情现在变成不可能的任务:睡觉、按时吃饭、外出看电影等等。双方的生活习惯并不相同的父母带着急切与渴望的心情照顾小孩,传统的规矩与原本的秩序必定产生冲突,进而带来波动与改变。这种改变没有好坏,只有是否适合。
生活就是这样。我们的一生有不同阶段,扮演不同角色,势必会被不同的秩序所引导。在角色交替的过程中,原本熟悉的秩序变更错误的习惯,恰恰此时是最不稳定的状态,也是最关键的时刻。能否顺利接受秩序调整带来的变化将成为自己是否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
成长的过程就是适应新秩序的过程。我们的舒适圈就是旧秩序营造出的安全感,谁能主动地突破舒适圈并接受秩序的变化,谁就能够更清楚的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
接受秩序的变化
无论你是否愿意,我们都被秩序引导着。很多人在反抗、在挣扎、在斗争,但终究只是在不同秩序中反复波动。重要的不是自己处在哪种秩序中,而是认可不同秩序变化是必然的现象,只有认可这点才能接受秩序变化带来的不确定与恐惧。如同时间一样,秩序的变化对所有人都一样。
创造新秩序
你能接受新秩序意味着旧秩序的变化不足以让你惊慌失措,但终究无法消除变化带来的陌生与恐惧。“与其等待未来发生不如创造未来”这种人定胜天的儒家思想在很早之前就给了我们启示。当必然变得可控,这种必然更容易被接受。
利用新秩序
秩序的必然性要求我们必须要适应,适应的前提是接收。如何适应,古人已经给给了我们答案:“熟能生巧”。不断地利用新秩序可以让自己更容易接受,才能更容易创造出熟悉的新秩序,进而能更好的利用新秩序。
如同我们接受一门外语,非母语的变化让很多人无法跨越。只有当我们接受这门外语带来的价值,便能够更主动的去学习这么外语,创造使用外语的各种条件与环境,而这种环境反过来更利于我们去接受外语与并创造出更多的机会与条件去学习更多的外语。
秩序是必然,如同变化一样,无处不在,如影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