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王
欢迎来到老王的成长日志,本文大约1300字
在每个人的身边,都会有一些靠自己的能力白手起家,改变命运的人物。
这些人的起点很低,和我们一样,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家还在同一个单位,做着相同的事情。
但若干年后,原先都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一群人,走着走着,却产生了巨大的差距,原因是什么?
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前段时间,我特地找那些靠自己能力改变命运的人,向他们讨教成事的方法。
在没向他们讨教前,我思考了很多可能性。比如说:
可能是有的人可以很敏感的捕捉到机会,而有的人面对机会却总是犹豫不决;
也可能是有的人不管做啥事,都会做到最好,而有的人总是像应付差事;
还可能是运气使然,瞎猫碰到死耗子,等等。
但在讨教后才发现,那些能做成事的人,自身都有一项最底层的特质,能吃苦。
关于吃苦,很多人把它简单的定义为,付出繁重的体力劳动,越苦越累就说明越能吃苦。
就像快递员一样,每天接送数百件快递,跑数百公里的路程,打数百个电话,中午没时间回家,一个盒饭便可以为其补充足够的能量。
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快递员真的很勤奋,也很努力,但遗憾的是仅仅付出体力劳动,远远算不上吃苦。
怎样才算吃苦呢?
在2018年的时候。我就意识到拥有单一技能的个体,在未来几年的职场中,很可能被淘汰,每个人都要具备多项技能。
而写作无疑是极少数的,低成本高收益的技能,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学习写作,并通过写作去提高自己的个人影响力。
在朋友刷抖音打发无聊的时间时,我在为了一篇文章的构思而苦思冥想。
在同事一起聚餐吹牛皮的时候,我在低头阅读,因为只有储备足够的知识量,才可以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有时候,会被别人嘲笑不理解,甚至会被误解,但我笃信,做高价值的事情,永远是最重要的,而高价值的事情,都来自于心智劳动。
因为长期来看,脑力的产出率一定比体力的产出率高,且高出很多个量级;
体力增长的玻璃顶很明显,脑力增长的玻璃顶不知在何处;
体力衰退的时间来的很早,脑力衰退的时间会晚很多很多。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吃苦的概念是这样的:
是一个人长时间为一件事聚焦的能力,而这件事不是随便一件小事,而是经过深度思考,筛选出可以长期积累,且具有高价值的。
以及在长时间聚焦的过程中,所放弃的娱乐生活,无效社交,无意义的物质消费。
以及在过程中所承受的,不被理解和孤独,本质是一种禁欲能力,自控能力,坚持能力和深度思考的能力;更深一层的讲,是一种心智劳动。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特别喜欢把心智劳动和盖房子联系在一起,也会经常会用到这样的一个例比。
心智劳动就像盖房子的砖头,如果只有一两块砖头,就算是做梦也无法盖成房子,所以要想盖成房子,就必须要有足够多的砖头。
如果仅仅将足够多的砖头堆在那里,我们还是不能称其为房子的,而是要把这些砖头加上泥土,按照顺序,整齐的码在一起。
要码多长?多宽?多高?码到什么程度需要加梁?等等问题,都是需要动用心智去计算的。
而做事也一样,要想把一件事情做成,依靠体力是不够的,需要付出心智劳动;
如果仅仅付出一次,还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大量持续的去付出心智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