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的思考
高二(6)班 26 张晏铭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句话——“以大局为重。”这句话可以说是道德绑架界的独一档。在很多时候当我们提出一些合理的私人请求时,如果请求与其他人(尤其是上级)的意图有冲突时,这句话便会派上用场。例如大伙都在连续加班攻关,而某人已经定好陪同家人度假的时间。当他向领导提出休假申请时,可能就会听到:“以大局为重,xx,你的休假往后延一下吧!”这个时候,若继续要求批准休假,心理上总感觉欠了上司什么东西,因此大部分情况都会选择妥协。当你回过头思考了一下,其实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被所谓的道德绑架了而已。道德之于中国往往比规则更为重要和有效,《乡土中国》中用差序格局来表达了这种中国社会“道德”约束与西方团体格局“规则”约束的巨大差异。
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础是基于儒家思想,核心是三纲五常。“三纲”是一套规则体系,但是体系的执行是依赖于“五常”中的仁义礼智信这种模糊的道德体系。另一说五常为五伦,即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这五种关系,这五种关系叠加到“三纲”规则中,对事物的评判就是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差序格局,每一个人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像水纹一样一圈圈地向外扩散,越到外围与自己的关系越疏远,为人处世需要考虑的就越少。在中国做生意,外商都知道先做朋友后做生意,基于朋友的信任和效率远远高于合同的规定。
西方社会也不是一开始就是基于规则约束的“团体格局”。西方社会经历文艺复兴后,更加重视人文精神,更加强调理性思考。如果在差序格局中,一切以道德作为评判,必然会引发人与人之间的激烈矛盾。因此为了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需要建立一整套规则去约束大家在团体中的行为,而不能套用道德或者寄望于德性很高的领导者去保持社会的稳态。在西方做生意,过程与中国相反,先成为生意伙伴,建立信任后再成为好朋友。但是西方社会并没有完全抛弃差序格局,比如英国和美国就有不少传统的政治家族。
费孝通先生写作《乡土中国》的年代,中国正处于旧的封建礼教被严重冲击,基于西方一套的规则和法律体系尚未建立的年代。在这样的时代,道德已经无法完全约束人的行为,而人们的规则意识尚未建立,给外人看来就是一个自私的社会,缺乏个人对公共和团体利益的考虑。
在现代的中国社会,法制和规则比较完善了,但是传统的道德观念(或者儒家思想)仍然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以大局为重”对于经理来说,可能的潜在含义是你与我不够亲密,所以只好牺牲你满足“大局”。如果你是经理的朋友,也许就准假了。团体中除了写在纸面的规则外,还有很多基于差序格局的“潜规则”。在职场中要顺风顺水就必须了解基于差序格局的“潜规则”,这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不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如果用这些“潜规则”来处理邻里关系,却可以形成良好和谐的社会效益。例如邻里的纠纷,如果有一名德高望重的老人出面调解,避免双方对簿公堂,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法律资源,而且有助于构建人际关系和谐的社区环境。
在现代社会要与国际接轨,就要尽量减少在差序格局中去处理事务。比如你在与一个祖籍与你同乡的外籍代表谈判,如果你基于差序格局思维去谈判,那么在谈判中很可能处于不利的地位,因为他基于利益和原则要价,而你则基于道德希望他让步回馈家乡。
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统一国家,中国的传统美德已经为广泛传播,而且几乎所有的中国人(也包括不少海外华人)都认同这些美德,通过道德的约束可以大大降低整个社会的管理成本。管仲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现在中国的巨大经济成就举世瞩目,因此知礼节和知荣辱的经济基础已经具备,我们的未来社会一定是一个“团体格局”与“差序格局”和谐共存的状态,这种状态使我们既有拥抱国际社会的能力却不失去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