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假期,冠状肺炎打破了正常的生活,全国上下统统蜗居在家里。我想,既然没有能力添力,最起码可以做到不添乱。
不出门,不聚会,世界似乎一夜间都安静下来。本身就喜欢静下来慢下来的时光,这样与社会隔离的“闲”实属难得。虽然有对疫情的焦灼,有对医护人员的担心,有对出现拐点的期待,但终归只是在心里,默默相信只要上下一心,一定会迎来胜利。待到春暖花开,一起拥抱美丽的春天。
每天睁开眼,必先关注疫情。看着一天天上升的数字,难免悲从中来。默念“下降下降“”,面对的却是“上升上升”。从确诊几十人,到几百人,再到几千人,没想到紧接着突破一万,现在竟然六万多……说一点不恐慌,实在是谎话。庆幸的是,附近没有确诊的病例,只要憋在家,只要听专家的话,就能遏制病毒的入侵。这点要做到,且一定要做到。
看到钟南山院士耄耋之年出征,心疼得纠紧了。本是颐享天年的时候,却依然奋斗在最危险的地方。他浑身的疲惫,他欲滴的眼泪,他紧闭的嘴唇都掩盖不了他的眼神——那种坚定的,不容置疑的精神。用事实说话,是他的本色,所以全国人民都信他,有他在,人们心里有底,也看到了曙光。
看到医护工作者争分夺秒地与病毒战斗,不禁替他们捏把汗。千万保重自己的身体,千万不要被感染,千万要平安回家。疲惫,表现在睡恣上。坐着,仰着,能睡着。窝在一个角上,趴在一张桌上,能睡着。尤其当看到睡在地板上的一排蜷缩着的身躯时,眼泪刷的就下来的。脸上的勒痕,手上的浸泡,都在诉说着无言的疲惫和煎熬。不喝水,不吃饭,每天只睡几个小时,这就是他们的精神。其实,生命,于每个人都是宝贵的,他们深知其中的危险,只是他们是医生,就义无反顾的去了,去了最危险的第一线。给人民带来希望,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
无疑,医护工作者成了我们新时代的英雄。即使他们很平凡,我们都看不清他们的脸,但看到无数的背影在工作,在奋战,我们心里是暖的,是有力量的。
当然,不仅仅有钟南山院士,还有很多不知名的医护工作者在与病毒战斗,有很多行业的奉献者在做坚强的后盾。如日夜不停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者,日夜不停维持秩序的交通警察,日夜不停为武汉运送物资的各地支援队……是的,一场可怕的病毒,让我们感到恐慌,但更让我们看到了科技的力量,人民的力量,感受到什么叫众志成城,什么叫齐心协力,什么叫中国力量!
在家蜗居,虽憋闷了点。但没有危险,没有辛苦,没有疲惫,凭啥不好好活着呢?他们为了赢得大家的平安,都在拼命。我们的命好好的,定不负韶光。
宅家的日子,真的慢了下来。看看平日里没时间看的电影,书籍,电视,觉得活着真真好。看了电影《茉莉花开》《中国机长》,故事都是社会的折射,都是人性的彰显,让我们在电影中看到他人,也看到自己,理解了很多,也悦纳了很多。生活是永不停歇的,各种状况就会随之而来。无论如何,我们都要面对,都要迎接,与其痛苦的接受,不如勇敢的悦纳。其实,每种人生都是剧本,有的悲,有的喜,悲喜交加,才是常态。活着,就得接受一切,包括愿意接受的,和不能不接受的。这就是生活的本真吧。
看了书籍《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是张永军老师推荐读的,理论上不去,实践就缺了底气。唯有书籍,是立身之本。理论结合实践,才是最好的修行。这条路于我很艰难,但慢慢走吧,稳稳地走吧,终会越走越远的。读了《初中语文整合教学研究》,这是跟课题相关的书,算是给自己补补课吧。但说实话,没怎么懂,读不太进去。目前,读纯大理论的书,很难。毕竟,底子太薄,再想想,薄有啥大不了呢?像我这样的中师生,不也有了很大进步和成长空间吗?只要在路上,就有贵人在不远处等你。于我,是事实啊。还把《语文教学艺术镜头》细读了一遍,这是肖培东老师点评的课堂镜头集。集结了一些老师上课的精彩创新片段,又有肖老师的精准点评,很受启发。很多时候,我们能感受课的好,能感受课的妙,却无法建立理论的根基。无疑,点评让人醍醐灌顶。条分缕析,文采斐然,既有实用性,又有文艺性。受此启发,我还整理了自己的两个镜头。读书,真的就是为自己打开一扇窗。创新思维,也是以读书为底座的。
《平凡的世界》上学时就看过,后来又看过简装本的,这次又把三本装的书拿出来,用心的读了一遍。其实,原来看的大多是情节,这次不同了。我开始思考人物的成长经历,开始思考路遥的写作目的,开始思考作者的写作手法,继而开始思考凡人的人生,思考平凡的生活,思考这本的意义和价值。
生活的本质就是苦乐交织的。无论是贫穷年代黄土高原上少平少安的苦与乐,还是今天物质无限丰富的我们的哭与乐,都是不可更改的。也许内容不同了,但本质是相同的。既不要夸大生活的乐,也不要贬低生活的苦,好好享受生活赋予的一切,就是最好的。
每个人的成长都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少平是自卑的,但又是自强的。是敏感的,又是迟钝的。是羞涩的,又是勇敢的。家人的爱是他最宝贵的精神食粮。虽然爱不多,但足以让他温暖,给他力量,因为精神上的爱是物质无法超越的。晓霞的爱,是他生活的一道光,照亮他未来的路。这个大大方方活泼开朗的姑娘是他的最爱,更是促使他努力改变自身状况的马达。在现实和梦想的摇摆中,他不断蜕变,越来越坚强。苦难,是引发他前行的力量。这样贫穷沉重的生活,这样一成不变的生活,这样没有思想流淌的生活,不是他渴望的。他内心有美好的向往,这是跨越自我的最真实的最有力的根基。他就是逆袭,在拼命,在逃离,在建设,晓霞爱的就是这样状态下的少平。有激情,有向往,有干劲,有恒心,他就是不知疲倦的大鸟,飞啊飞,一直向着远方。
每部作品都是时代的烙印,都记录着那个特定时代的风土人情,精神风貌,政治状况等。这部作品,带我们回到了那个贫苦的落后的黄土高原,回到了那些窑洞,回到了那些农田,回到了贫瘠的过去。又见识了本地的风俗,见证了政治斗争以及越来越好的国家政策,改变了的黄土高原。
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穿插着,对人物的各种描写,尤其是心理描写淋漓尽致,仿佛一下子把自己带入那个情景,把自己还原成少平,少安,晓霞,秀莲……这样的代入感,不是每部作品都能达到的。可以说,没有厚重的文学底蕴,是无法达到这种境界的。
很长时间里,少平成了我们的偶像。这样的标杆,一直会影响很多很多有梦想不服命运安排的人。
还读了《写作教学教什么》和《论语译注》。越来越发现,书中的世界就是你的世界。无论记住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内心笃定了多少,精神上成长了多少,对生活热爱了多少。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你的美丑,你的雅俗,在它面前,你无处可逃,只能改变自我,让自己越来越好,越来越美。这,就是书的魅力。
宅家的日子,每天的做饭成了主要内容。平日里,总是忙忙忙,很少有时间鼓捣吃的。每每想到饭,就不由得想到那些奋战在医院的工作者,他们吃不好,睡不好,为我们守护着生命。但,只能想想,又做不了什么。还是侍候好一家人吧。
女儿网上学习,从早上五点半到晚上十点,天天如此。学生的高中生活着实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但谁不是都得经过苦,才能迎来甜呢?能做的唯有让她吃好,睡好。宠溺就从饭菜开始了。
“妈,俺想吃凉皮”“妈,俺想吃可乐鸡翅”“妈,这图片上的鸡米花你能做吗?”“妈,这虾看着挺有食欲”……我从来不是会鼓捣花样吃的人,既然有时间,就慢慢学吧。没成想,凉皮除了厚点,还算可以。看来还合胃口,因为女儿还想吃第二次,做妈的真真骄傲了一把。鸡蛋灌饼,是早就会的,又重温了。鸡米花,仍然样子不好看,还有点硬,但味道还算可以。按着闺女的菜谱,明天该做虾了。哈哈。
每天看到女儿吃的那个香劲儿,听着她每顿饭后的“撑死我了”,我欣慰极了。自从上高中,在家吃饭的日子就屈指可数,能给她好好做饭的时候也是寥寥无几,这个假期我有充足的时间静下心来做饭,不仅仅为儿女的食欲,也是为自己的手艺,更是为自己的修心。心急火燎,毛手毛脚,毕竟做不了好饭的。火候到了,自然就好吃了。慢慢来,自然就有味了。
做饭的时光,吃饭的时光,与家人一起的每一段时光,都是幸福的。
清淡的日子也有波澜。本想看看书,写写文,悠闲地过日子,一月底,却收到任务,让录课。
通知没说具体讲什么,只是说按进度走,问了问课已结,该复习了。我冥思苦想,复习课角度太多了,知识点太多了,从哪开始呢?最终拟定了两节写作指导,三节阅读指导。一说课,就觉得不能照搬照抄,要有新意。但五天的时间五节课,设计,课件,录课,太难了。出新,更是难上加难。只是,没新思路,自己内心又过不去。做吧!尽最大努力,构思,制作,试讲……一天下来,头都大了,索性躺下,也睡不着。课,始终在脑里盘旋着,即使没有新思路。直到眼睛发胀,发干,发涩,才罢了手,十一点多了。熬了两天,做了不到三节课的课件,终于可以录了。马不停蹄,跑到学校,跟老师学录课,这儿那儿都捣腾好了,讲了一节,还算好。等下午却收到市里的通知,说讲这个不行,要讲课本上的。我的天,我早就单独问过这个问题,但没说具体讲啥,现在做完了,又规定讲课本上的第六单元。我瞬间意识到我做不完,即使不睡觉。质量不上乘,也必须说得过去啊。焦躁顿时涌上心头,但一切不可更改。摁着头皮,重头开始。九年级的语文,我虽然教过很多年,但最近撂了三年了。思路,是拐杖。先构思,再做课件,再放映。一课时,两课时……等完成了两个课时的录课,总算踏实了一点。路数也渐渐清晰了,焦虑渐渐淡了。静心琢磨了下一课,充分利用猜读的方式引导理解,又链接了历史史实和现实生活,自我感觉还好,被张老师推荐到省教育厅基础教育网站,审核通过,也小小激动了一下。最终,用录屏软件,着实便捷了些。顺顺溜溜地,录完后面的三节。
该歇菜了。那天,安静地过十五,吃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