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来无恙,你在心上”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一些特定的时刻,我们似乎能深刻感受到孤单的滋味。
可能是加班到深夜回家,打开房门,没有一盏为了等待你而亮起的灯。
可能是闲来想喝酒诉衷肠,翻遍通讯录,却没有一个能喊出来的朋友。
可能是想找朋友吐苦水,在对话框打了好几段话,思量片刻,默默删掉。
可能是在刷朋友圈时,发现以往交好的友人,如今也成了点赞之交。
“你的朋友圈里,还有朋友吗?”
直到看到一个短片,虽说是广告,但看完后,凭添了一股无可言说的空虚感。
胖子坐在自家的经营的超市里,这是和以往一样繁芜无聊的夜晚。
他一遍一遍地刷着朋友圈,寂寞的感觉一点一点将他笼罩。
朋友圈里,胖子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你有多久没有和朋友们聚一聚了?”
胖子茫然地翻开通讯录。
1421个好友,但他找不到一个可以毫无顾忌联系的人。
互相之间就像是陌路人,默契地躺在好友列表里,不出一丝声息。
“通讯录越拥挤,心里越空虚”
胖子坐在超市里,想起了他曾经的朋友们,那些早已各奔西东的朋友们。
有的在夜店里,陪同客户酩酊大醉,等待一张不知道结果的订单。
有的奋斗在一线城市的办公室里,每天的生活都被加班充斥。
有的在房价面前无能为力,在天桥上抽烟解愁。
胖子坐在超市里,在又一个深夜里,想起了远方的朋友们。
打开对话框,和曾经置顶的老友,最后的对话是求点赞,而这段对话停留在两年前。
“我们藏起了真实感受,用点赞表达所有”
自从长大以后,大家似乎都忙着赚钱,忙着在生活里奔波,已经形成互不打扰的习惯,点赞是唯一参与对方生活的方法了。
翻开一些老朋友的朋友圈,发现设置了三天可见。原来有时候,你连参与对方生活的资格都没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你不再是故事的参与者,甚至不再有了解的资格。”
如同《最佳损友》里所唱:
“来年陌生的,是昨日最亲的某某。”
这是许多人都奉为经典的一句歌词,却往往遗漏了后半句。
“早知解散后,各自有际遇作导游。
奇就奇在接受了,各自有路走。”
离别过后,各奔西东,大家踏上各自的征程,过着自己的生活,也默契的不再和对方联系。
“朋友,你还在吗?”
胖子举起手机,打开朋友群,若有所思了一会儿,但还是发了条语音消息:
“你们最近在搞啥子,老子想你们了。”
过了几十秒,看着仍然空白的对话框,决定撤回刚刚的语音消息。
失望涌上胖子的心头,尽管没有回应的情况,早已是他的意料之中。
但他没想到,那通回拨的电话还是响起来了。
朋友们熟悉的面容,映在手机上,暖和了一个夜晚。
“想我们就想我们咯,你个傻缺。”
陌生的距离也不能稀释这份友情,朋友的一句调侃让胖子开心的不能自已,紧接着是泪流满面。
曾几何时,我们陡然发现,不知道是自己变得冷漠了,还是朋友们变得冷漠了,想找一个能够说话的人是很难得事情。
尽管我们的朋友圈里,有着成百上千的好友,但有多少止于点赞之交。
有人说,“小学是一个班的小学,初中是一群人的初中,高中是几个人的高中,而大学,是一个人的大学。”
其实人生也是这样,越长大就会越孤单。
小时候以为,朋友应该是一生一起走,应该是一句话一辈子,应该是一生情一杯酒。以为友情应该坚如磐石,无论如何都不会疏远的感情。
长大一些了,以为朋友应该是即使聚少离多,平日里也少有联系,但回家能聚在一起喝酒聊天,也已经满足。
再长大一些,才发现朋友应该是,“即使我们不再联系,但我知道你过得好,就足够了。”
就像高尔基说过:“最好的朋友是那种不喜欢多说,能与你默默相对,而又息息相通的人。”
人这一生走来,总是欢聚少别离多,读书毕业工作结婚,慢慢地就会和亲近的人走向不同的节点。
我们离开这里,去往新的地方,就会认识新的朋友,有时候你我懒散一些,就会错失掉一些友情的重要时刻。
渐渐地你我不再说话,渐渐地你我无话可说,渐渐地渐行渐远,朋友就是如此。
但仍然会记得,那些和朋友们共同度过的时刻。无论以后我们天各一方、各自一端,都要保持联系。
“别来无恙,你在心上。”
END
来源:创意生活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