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活动的朋友应该都有过这种经历 :原计划月初上线的活动,结果到了月底才上线。按照年底/月度规划,本应该举行5场活动,最终只举行了3场!究其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活动运营人员本身,很多时候往往来自于活动中涉及到的种种不可控因素。我把这一情况称之为活动拖延症。
活动拖延症的发生,有很多情况,比如活动负责人对于活动海报设计不满意,设计稿迟迟不能启用。比如,商务人员谈妥的资源,突然发生了变动,被放了鸽子;还比如:技术开发需求没有沟通清楚,导致活动开发总是有解决不完的bug。等等,不一而足。
有的时候,这些因素还同时交错影响,因为设计人员的没有交付稿件,那么技术开发人员的工作就无法开展。或者boss认为设计稿有问题,进行新的改动,那么,已经进入开发状态的技术工作,就会进行返工,重新进入切图环节。这样的情况一旦发生,活动上线的进度就会被拖延2-3个工作日,甚至是一拖再拖。
另外,部门协作没有一个清晰的流程,也会对活动上线造成困扰,而且这种危害是长期性的,如果这个问题没有解决,那么每次活动,这都是一个可能造成活动延误的障碍。
那么有没有办法可以治疗活动拖延症呢?
本人通过个人的活动经验总结,认为可以通过几个方面,可以有效改善活动拖延症,使其可控。
1.列一份活动计划进度控制表,用于监控:
很多人都会做这些工作,但是,却总是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活动立项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制定一份活动计划进度控制表,这个表要列出主要工作,开始时间,截止日期,责任人,并以用甘特图的形式把持续时间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出来,便于每天监控。
其实,这里真正重要的并不是列出计划表,而是依照进度表监控活动的进展情况。每一天下班前都应该对照检查一次:今天该进行的是哪几项工作,哪几项已经完成了,哪几项又泡汤了?如果是一家完成的事项,做完成标记;如果没有完成,就进行特殊标记;对于已经超期、且重要的工作,想好解决方案,作为紧急事项列入第二天的议程,在整个活动准备阶段,你必须严格这样做,才会尽可能保障活动按期进行。
2.前置核心制约因素的时间:
在管理理论中,有个著名的理论叫木桶理论。其实,这里要说的是同一个意思。
在你的活动流程策划出来之后,要尽快明确影响这次活动上线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如果是设计方面工作量比较大。那么,就应该大大提前开始素材设计的时间,给设计人员留出充足的时间。
这时,可能你的活动奖品还未最终确定,或者还有其他很多不确定因素,但是,只要活动流程有了,你就可以构思出活动海报等主要的素材设计风格,比如,色调用什么?如何布局,核心突出的元素是什么,该占据版面多大的比例,等等。把这些确定下来,你的设计文档就可以交付设计师开始工作了,让他先把活动整体风格设计出来,至于设计稿上的文案、奖品元素,等后期再调整不迟。
如果主要的障碍是技术开发,那你就应该尽早与技术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告诉你整个活动的流程和规划,和他探讨技术开发的难度,让他评估一下时间周期,这样一来,你就可以知道你最迟交付技术开发需求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如果你觉得这个时间周期过长,本次活动来不及,那你也可以找替代方案。否则,等你活动准备的后期再知道这些,那你就会被动很多。
3.活动中的重要事项,一定要有备选方案,以防突变:
策划和上线一个中型或大型活动,一般都需要较长的准备周期,这期间会有很多不确定的事情发生,比如,商务置换的资源放了鸽子,活动的奖品没有申请下来等等。对于一个成熟的活动运营人员来说,对于其中任何一件重要的工作,都一定要有预案。这个预案不一定非得呈现在书面上,做个PPT或者形成文档,但是,你心中要有数,一旦某项工作无法实现,那么就要启用预案。
做活动的时候,千万不要抱这种心理:技术开发一定会如期完成!合作伙伴一定会鼎力支持!活动流程绝对万无一失!相反,应该做这样的心理准备:如果这项工作没有完成,那我该采取什么替代工具/方法,保证活动上线。尽管替代方案可能不一定完美,或者最终派不上用场,但是,没有备选方案,万一出现问题,那么活动很可能延期,或者是夭折。
以上三个方面,是本人近几次活动总结的方面,每个公司的情况不一样,每个人遇到的状况也不一样,所以,每个活动运营者都需要在自己的实践中,观察总结影响你活动拖延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然后对症治疗。将活动拖延症进行彻底治疗。使活动进度把控在自己手里。毕竟,一个月一年的时间就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