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
那么多关于遗憾的故事,都是青春。
今天看了《后来的我们》,其实共鸣的地方不多,既没有经历过北京打拼的艰难,也没有类似的前任来怀念,但是觉得真实。
先说背景,同是找工作,同是住地下室,电影刻画的北漂生活要比今天看的《北图》真实多了。如果按时间线来看的话,故事里开始的时间,也正是我在北京生活的期间。我曾亲眼看过住在地下室的窘迫,也见过太多剧中那样的小商贩,为了生存惨淡经营。在北京,站稳脚跟已是不易,哪里有那么容易就追求到的物质生活。《北图》里女主呆了两三年就换了大房子住,而更多的人,大概会一直一直地住在那狭窄昏暗的地下室,一熬就是许多年。
就连头顶光环的男主,在成果上传后,也要熬上那很长时间才被认可,在北京扎了根。更多的人如小晓,只能在那看不到未来的生活中,一年一年地熬下去,最后像结尾一样,选择回乡。
对于北京的印象,已随着离去而慢慢淡了起来,始终是喜欢不来的。我不是怕漂泊的人,也认为自己足够上进,可对北京,我心存恐惧。可能是因为怕挫败,而我还没有那么强大,那片肥沃的土壤,让优秀的人去抢吧。
再谈谈感情线,这块是争议很大的,甚至让不少人称之烂片。“一个缅怀前任的故事,且再见时还纠缠不清,对不起现任,简直价值观扭曲。”
以上暂不作评价,我想说说感触最深的一段,分手的那段。没有导火线,没有争吵,小晓给问清留下半碗面,盛好酱,在他耳边说完再见就离开了。有征兆吗,当然有,只是看不到光透不过气的生活把双方的耐心和激情磨砺至无,最终使这段感情走到了尽头。
两个人在一起的热情褪去后,我开始逐渐看到问清的淡漠和小晓的忍耐。我记得小晓不喜欢烟味,而被问到和女网友聊天那段,问清沉默且不管不顾地点起了烟;再后来的搬家,小晓心爱的沙发被留下;被迫搬离之后,当初嚷着要买几套房的问清彻底颓了下去,整天沉沦于游戏。
在没有起色的生活里,问清最终选择了逃避。看不到对方为彼此的未来努力,而爱人的温情也开始消耗殆尽,失望越滚越大,最终绝望的她不动声色地选择了离开。
其实我总觉得,男主是不够爱的,或者是不成熟?地铁面对面的那一幕,他知道她要走,却眼看着她离开,其实是他选择放弃了这段感情;而事业有起色之后,物质基础实现、双方家庭无阻挠,且男未婚女未嫁的情况下,男主仍是错过了小晓,娶了应该是恰到时机出现的另一个女人。
我不理解,但它很现实。
这部影片,说它是传达扭曲的价值观的,我不认同。
在影片的结尾,那一瞬间爆发的藏在人心底的悸动、遗憾和欲望,在现实的限制下被叫停,这才是真实。不过是凡人,面对深爱的人,怎么会心里无一分蠢蠢欲动,电影只不过将它放大而已。最终,知不可为,选择放手,才是归途。
影片只不过一个说书人,有人读出了出轨,有人读懂了生活。其实,这部影片于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提示,不过珍惜身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