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朋友去一家美术馆看展览,标题另一个设计,买了门票后,我们从三楼转到一楼看展览,
首先映入我们眼球的是过去木匠的一些工具,这个很能唤起儿时记忆,小时候爷爷带着爸爸叔叔做家具的工具全被收藏在这里,在繁华的都市,看到这些东西特有一种亲切感。
还有这些麦秸干儿,小时候我们在麦场上蹿下跳的扑腾麦秸堆。
种棉花秋季收回家,大堆小堆满屋的这些棉花头儿,小孩子的活就是摘棉花,不想干活就赖父母讲故事,不讲故事不干活,貌似父母的故事都被我们掏空了,实在没故事讲了,老爸开始自编故事,换个名字,把他的小娃儿们讲进去了,“听着听着不对劲呀,你说的是不是我?哇呀!不行,这个不算数,再来一个……”干活就是这么闹腾大人。看物触情,儿时的故事备显亲切……
尤其这个小凳子,更有味道!三块木板四个铁定简单搞定,但常出的问题,钉子松了,那时的裤子穿的比较久些,磨损了一点,坐凳子上,一不小心可能会刮破裤子,好尴尬的事儿呀!
看着这些篮子、罐子、笼子时,不由得想到如果在农村这些东西是不是早已被嫌弃丢了?!在赶时髦的浪潮中,早已被抛弃了吧!这年代谁还要这些东西?扔了……扔了!好像因为过时不新鲜就一文不值的扔弃了!好好的东西就丢了换上了新时代的塑料制品,或是其他……此时此刻,我脑子里想到两个词“位置”和“价值”!放在农村的位置,就不值钱,被抛弃!放在都市博物馆、美术馆,它就在升值!想想自己还是要努力做个有文化的人吧,去提升一下让“物有所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