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的傍晚,一个人游走在充满美食香味的学府街,偶然被一股浓厚的香气所吸引,寻香而去,居然走到了一家卤肉店的门口,正是这卤肉的香气将我引来。无奈,拿出手机呼朋唤友,走进店内择一僻静座位,切上二斤卤肉,沽一壶美酒,一口肉一口酒地吃喝起来。
这卤肉有猪头肉、猪耳朵、猪肝、猪大肠,整整一大盘,配上鲜亮的洋葱瓣,吃起来,那真叫一个香。三两个好友,吃着肉,喝着酒,简直是人生莫大的享受。
猪头肉与猪的内脏统称为“下水”,曾经是难登大雅之堂的食品。
在我的记忆中,卤煮的猪头肉曾经是贫穷人家逢年过节招待客人或者一家人打牙祭的主打肉类食品。每逢春节临近,农村绳会上,卖猪头肉的摊位就会占据绝对优势的摊位,摊位前拥挤不动的农人们争抢这购买,卖猪头肉的老板满手油腻地过称、数钱,说价钱、过称、数钱,一大三轮车猪头肉顿时被哄抢一空,让老板高兴地数钱数到手抽筋。
来到许昌工作后,每每打牙祭的时候,总是少不了猪头肉这个主角。要么是一个人用火烧夹着吃,咬一口,火烧的劲道面香混合着猪头肉的綿筋脆嫩,完胜潼关肉夹馍,十分惬意;要么就是三五好友围坐在一起,点一盘猪头肉和猪耳、猪肚之类的“下水”,再配以花生米、豆腐条等小菜,边吃边喝边天南地北的吹着牛皮,尽兴之后再要一碗捞面条一扒拉,酒足饭饱肚子圆,那时的感觉就是美好的人生不过如此而已。
不知何时开始,卤肉店像春天的小草一样,在市区大街小巷拥挤不堪的地面上冒了出来,让人走在街道上时不时地被这种卤肉的香气所勾引着。
数年前的劳动路上曾经有一家溢香楼,这家店主营的是卤肉和捞面条。卤肉既然为主营,当然有其特色。猪皮的韧、肥膘的脆、瘦肉的筋、脆骨的劲,让人叫绝。
据说老板干了几十年的卤肉生意,刚开始是路边小摊位,每天推个小车在路边卖卤肉,风吹雨淋的十分辛苦;后来在路边租了一间小门面,把摊位搬进了房子内;再后来,他居然盘下了一层楼,开起了饭店,由于是老牌生意,居然十分红火。很多人都喜欢到这里点一盘卤肉,喝两口小酒后要一碗捞面条,吃得津津有味,吃得酒足饭饱。后来的后来,劳动路扩建拆迁,这家溢香楼不知道搬到何处了。
另一家的卤肉在许昌也是很有名气,那就是毛太全卤肉。这间店位于老城区的北大街上,当地媒体曾经为他写过报道,说是拥有30多年的经营历史,其特色是肥而不腻,香美爽口,食后余味绵长。据说附近有一老人常常食用他家的卤肉,活到80多岁了还是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的。
还有一家是学府街的周口师高卤肉,这家店面不知道何时在饭店林立的学府街上扎下根的,但其卤肉确实吸引了不少食客的光顾。卖卤肉的老板娘属于丰腴型的,但处理起来卤肉十分麻利,过称、算账、切块、装盘等,一系列动作十分连贯,有着一气哈成的利索劲。他们的卤肉,热着吃糯香,口中似有汁液;凉着吃劲道爽口,香而不腻。无论是猪头肉还是猪耳朵、猪肚子、猪心等下水,均卤煮得香气扑鼻,让人馋涎欲滴。另外,这家的套肠也十分有特色,基本不吃猪肠的我,也曾多次品尝他们卤煮的套肠,那种味道,难以用文字来描述,各位还是自己去感受吧。
当然,学府街是许昌的食品安全示范街,一街两行有多家卖卤肉的店面,他们各有各的特色,俺在此并无意来褒扬这家贬低那家,纯属个人偏好而已。
卤肉吃着香,其个中的功夫是很多食客想象不到的。就猪头而言,由于猪头天生丑陋,毛发粗壮,十分难以清理。店家可谓是用尽了各种办法:用刀刮、火通条烫,喷灯烧、沥青浇等等不一而足,当然,沥青浇的方法因为对人体有害,多被商家弃用。猪毛清理干净后,还要削去猪耳根、淋巴等不能食用的部分。将猪头一劈两半,放入锅中,加入盐、花椒、大料、香叶等卤味料,烹入老卤汤和糖色、酱油等大火炖煮、文火焖熟,其味十分鲜美。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提高,在人们的品质生活中,牛羊鱼肉以及各种海鲜类品渐渐取代了猪肉的地位。但经过改良后的猪头肉,却悄悄地盖过了猪肉的风头,成为人们餐桌上带来一道美食。个中原因,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猪头肉的民间烟火气,还是“二师兄”那与生俱来的亲和力。
曾经有人在撰写的文章中,把猪头肉比喻成为散文,有皮有骨、有肥有瘦,犹如散文清新隽永。肥肉里往往裹着块瘦肉疙瘩,瘦肉里又掺杂着几丝肥膘,猪耳朵是两层皮夹着一层脆骨,皮韧骨脆,嚼劲十足。而猪鼻子、猪舌头干脆分不清肥瘦,肥中有瘦、瘦中带肥,让人回味。
前天,我在朋友圈中晒出了一张猪头肉的照片,感慨了一下猪头肉的香。有美女同事留言曰:“我最爱吃猪拱嘴!”
哈哈,美女也爱猪头肉的香!不过,猪拱嘴确实别有风味,不肥不瘦,嚼劲足、味道香、吃着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