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茶心
一.我为什么不能续写《红楼梦》
之前我是一个非常不喜欢现当代文学的人,我特别喜欢欧美文学。总觉得国外的文学作品更优美,更有水平。这一方面可能有点刻板印象在里面,另外重要的一点是对于现当代中国作家的误解,不明白他们的作品要怎么跟时代结合起来,不明白他们怎么带着镣铐跳舞。
因为中国现代代的文学作品看得少,因此对刘心武老师的印象就几乎没有。虽然他早期的著名作品《班主任》在文学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又由于那是文革之后的作品,就觉得没有看的心情。随着年岁的增长,开始看国内的一些作品。逐渐发现许多作家也在特别努力地在表达自己表达这个时代,开始慢慢能够接受了现当代的文学作品了。因为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仅看表达的方式,更要看它的内容,它的价值。
去年开始在听《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感觉他是个有趣的人。他的分析自成一家之言,简单易懂,有理有据。虽然备受攻击,但也是有独到的见解的。我在过年期间,听了一集又一集,感觉受益匪浅。再结合白先勇先生讲的《红楼梦》,感觉对比之大,更觉得学问的奥妙在于多思考,在于钻研,在于各抒己见。
从此之后比较关注刘心武老师。自从知道这周末刘老师有个讲座之后,就想着应对刘老师做一些功课。先在百度上了解了刘老师的生平,又看了他的几个访谈,再读了几篇他的代表作。
知道他经历过文革,自然能够理解他写《班主任》的初衷。他写的是四人帮对青少年道路的毒害和带偏,写了有爱心、富于反思、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在思考如何将这样的坏影响纠正过来,让孩子们能茁壮成长。
这是我看到的表层意思。看到访谈里刘老师自己谈到,说文化大革命有个大弊端,就是把青少年和几种文化(中国古典文化,外国文学,现当代文学)的连接切断了,因此小说发出呼唤,救救孩子。即与这些文化重新建立联系,从文字、文学中获得力量来健康成长。
通过访谈,也觉得刘老师非常有个性,是个勇敢的独立的人。这一方面表现在他对《红楼梦》研究上。许多年里,红学的研究都聚焦在专家研究的领域。而他从兴趣入手,用民间红学研究的视角,自成体系,也引发了主流红学家对解析《红楼梦》的巨大争议。但他影响了许多人重新重视古典文学,重读《红楼梦》。
再就是他在11年,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出版了续写的后28回《红楼梦》。这一下子激起千层浪,他立刻成为风云人物。有人称赞,有人责骂。俞平伯先生早就说过,续写不可取。而续写经典,有几个难点。一是作家的角色要代入到原作者里去,二是要用那本书以及那个时代的语言表达,三是续写的内容要符合原文的逻辑又要出彩。
但刘先生认为,自己就是想做这件事,所以就做了。多么我行我素的一个人,多么有意思的一个人。他觉得如果别人说不可做的事情,都不去做,那么就没有发展了。先做再说,哪怕做的不好,也不后悔。
二.作家要有大悲悯情怀
怀着期待的心情,到了讲座地点,是一个书屋。书屋里有个小的空间,摆满了椅子,坐满了人。外围也站着许多人人,也有人坐在地上听。只听见刘老师独特的嗓音在讲着对自己影响最深的10个作家的故事,以及他们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作品。
他娓娓道来,用故事和真实引发大家的笑声和思考。他讲到了曹雪芹,这是自然的。刘老师曾经说过,自己上小学的时候开始读《红楼梦》。而后来走上了写作的道路后,一直从《红楼梦》里偷师学艺。自己的《钟鼓楼》其实里面就借鉴了《红楼梦》的很多写法。另外,他谈到近期译林出版社将推出108回版本《红楼梦》,前80回为周汝昌及子女校注本,后28回为他的探佚本(即2014年出版的《续<红楼梦>》)。
另外,刘老师谈到萧红。他讲了他认识的3个萧红的男人(萧军,端木,骆宾基)的故事,讲自己跟他们之间的交集。他说萧红的文学作品不多,但是都非常伟大,对他影响很大。因为萧红有一种“大悲悯情怀”。我回想自己读她作品时候的难过,对她笔下生命的无助和悲凉感同身受。可惜的是世人老是关注她情史艳史,而不是先看到她的才华和精神。
她笔下的句子是那样的朴实,却是那么动人。比如《生死场》里的句子:“在乡村,任何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比如《呼兰河传》里的句子:“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生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刘老师还谈到安徒生对他的影响,那就是要写情感动人的故事,写生命的故事。他讲了《柳树下的梦》,他说把自己读哭了。这篇故事里面没有一个坏人,那个美丽的歌唱家非常善良美好,可是修鞋匠却因她而死。他做着与她结婚的美梦不愿意醒来,被活活冻死了。这其实很有可能就是作家自己的生命故事。
还有罗曼·罗兰、契诃夫、海明威等伟大的作家,都让他重新对生命的意义进行思考,也让他懂得人生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让他珍惜生命中的美好。
最后,刘老师说自己从写作中获得很多乐趣,他总结了成为一个好作家的几个重要的点:
(1)、要懂社会、人生和人性,要熟悉社会生活,善于会观察积累。他举例说,作家看到一个人,就需要去分析或者想象思考他的背景来历、个性、故事。
(2)、要会讲故事,会讲好听好看打动人的故事。
(3)、也需要写作技巧,比如海明威的作品,就非常有技巧。
(4)、要有大悲悯情怀,好玩有趣只能流行一时,不能流传于世。
最后,许多人买书排队签名,我去围观了。还有几个小学生,他们说课文里有刘老师的作品,所以想读读他的其他作品。
刘老师虽然75岁了,可是看去依然身体健康。联想到他一口气讲了2个多小时,一口水都没有喝,只能暗暗点个赞。看来作家需要好身体。他待人也非常诚恳,一丝不苟地写祝福语、签名。
他看上去也和蔼可亲,有人要合影他便放下笔,坐直身体。期间有人用了闪光灯拍照,伤了他的眼睛,他停下笔,揉了几次眼睛,表示很难受。但接着又在闷热的会议室里,继续签名。
书店里有几排书架,摆着刘老师的书。我才发现他竟然写过这么多东西。他曾经把他的作品比喻为四棵树:“小说树”、“散文随笔树”、“《红楼梦》研究树”和“建筑评论树”。可以说,他在这几个领域都颇有建树。我翻了一下,感觉他真的太博学多才了。
书店有一面照片墙,上面挂着刘老师各个时期的照片,标题是“文学写作的马拉松长跑者”。也许这就是他的魅力,活得真实,写得畅快,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笔耕不辍,创造出许多优秀作品,影响了许多人。
PS:刘心武老师讲座谈及的对他影响至深的十位中外作家及作品
1.哈代,《卡斯特桥市长》。
2.曹雪芹,《红楼梦》。
3.李劼人,《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大波三部曲”。
4.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有悲悯情怀的女作家。
5.孙犁,《铁木前传》。学习如何在时代大背景下写作。
6.林斤澜,《一瓢水》。
7.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思考对苦难的看法。
8.安徒生,《柳树下的梦》。情感动人。
9.契诃夫,《没有意思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很有意思。
10.海明威,《永别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