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影《我的诗篇》结束后,感慨万千。
也许是为同是背井离乡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也许为有着同样的爱好,每每一句都有着共鸣;也许是为这个时代为了追求金钱而精神极度匮乏的无奈。
也让我想起了在两年前看海外摄影记者焦波拍过的《乡村里的中国》。
真实记录了中国千千万万个村落中的一个山东沂蒙小村一年四季农村老百姓的生活,乡野、执着、信念、人性、复杂但真实的宗亲关系,遗憾的是同样没有公映。
城镇化的进程太快,从而抹杀了很多乡村味道,留在心里的只有 叹息。社会更新迭代,人们不断朝着物质化前进,似乎遗落了很多内在的东西。
同样是电影,商业大片层出不穷,很多影片凭借其大制作、特技、明星、高颜值,无不充斥着我们的视野。
细细考量背后的逻辑和意义,却无从谈起。
面对社会,也许这也是导演的一个无奈。
然而,似乎对当代者来说都不那么在意,要的只是一种娱乐、玩味、刺激。
让我想起之前看金星对作家六六的采访时发问,为什么当代社会更多的年轻人喜欢没有很多深刻内涵的商业大片,对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却知之甚少,也不会花很多时间去观看。
回答如此,现代人中大部分是抱着娱乐的心态,看电影也不过是为了去开心,如果想要教育,我直接花钱去学就可以了啊!
虽然道出了露骨的社会真理,我的内心却充满了忧伤。
《我的诗篇》 中描述了六个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他们每天做着平凡的工作,但心中有着美好的诗和远方。
也正因为有诗歌的精神寄托,才让他们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的生活坎坷。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渐渐不被社会理解,自己不能理解社会,最终只能选择离开。
我的家乡坐落于一个国企煤矿,影片中对于矿工和爆破员的记录真实而有力,熟悉的景象也让我重回故里。
“每次下井都有一种下地狱的感觉”,这是老井说的。
听至此总会很心痛,当这些普通的人为我们默默创造着社会财富时。同样,时刻需要忍受着安全的隐患危机。
他们也有家、有孩子,而我们在很多时候却忽略了他们的存在与意义。
不过还是要感激社会和技术的进步,保证了煤矿的安全生产。
王宝强的第一部电影《盲井》中,描述了八十年代左右的煤矿生活,利益,贪婪,无奈,生计,人性。。。
煤矿业刚刚升起的时候,很多措施和制度还不完备,小煤窑矿主为了最大利益,于安全生产不顾,工人生命如草芥。
更有人利益熏心故意制造别人的安全事故而为了获取几万块钱的赔偿金。
在时代的飞速变换中,也映衬和考验着人性的弱点。
从目前一线的发达城市来看,集聚了最多层次的人群。
《北京折叠》一书中其实将在一线城市打拼的不同层次的人群,做了最生动的描述。
作者将城市折叠,在我看来就像一本可以翻折的书页。
在这个模拟的时空中,她把时间分为48个小时。占据白天最多的是少数8%的名望权贵,他们可以拥有24小时的阳光。而中产阶层可以拥有20个小时的白天,生活在最底层的人群却只有8个小时。
同居于一个时间一个空间,有着同样的资源,却因为人类划分层次的不等,只能拥有不等的阳光。北上广深哪一个不是如此呢?
相比《我的诗篇》中六个主人公,我们除了苟且的生活还有什么呢?
而他们却有着内心的诗和远方。
在这个综艺节目横行,有颜值是明星就可以有成就的舞台中,我们是不是缺少了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