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诞辰越来越近,文友们相逢便时不时会提及他,说说他的轶事、念念他的诗词、叹叹命运之手残酷,除此而外就是跟着春的脚步踏踏青,去他的坟地祭祀一番。
在故乡连贩夫走卒说起王勃祖孙三人,也都能滔滔不绝、喋喋不休,均似学富五车博古通今。不说三王文化的研究者,或者乡里饱学之鸿儒或我的稍有点文学气息的朋友们,即使目不识丁者也都能高屋建瓴般颂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的诗句!足见故乡之人对先贤的追慕及作为乡党的这分荣耀有多激情与振奋!
今“通化镇”被中国楹联协会授予“中国楹联文化名镇”,更是一件值得欢天喜地的大事。
这消息是我刚被拉进“故乡文学群”后两天的事,大家都很兴奋,我也很兴奋!但我的兴奋却与群友们远远不同。
他们为故乡将名扬天下而振奋,而我认为,故乡本来就是文化名镇,无论今天的权威部门授予与否!
记事起,父亲就给我们兄弟说通化的来历。在我小小的心灵里就知道故乡有个圣贤叫王通,他的弟子们后来当了唐朝的宰相,比如魏征,还有被誉为“房谋杜断”的两位宰相都曾来过故乡向王通求教,所以他们为纪念自已的老师,便联名奏请皇上李世民弘扬其文化,于是王通被皇上追谥为“文中子”!而正是因王通教化了这一代百姓,王通文化名扬天下,才把故乡“雾林镇”改名为“通化镇”。从此王通王绩王勃“三王”文化便璀璨着祖国文明的星空,更感召影响着故乡的人们奠定以“诗文言志而壮行”的内涵!
“爸爸,为何他们都要叫子呢?‘子‘很厉害吗?”那是五岁时我童稚的声音!爸爸就又给我讲老子、孔子、孟子、庄子。。。我就喊着:“爸爸,既然‘子‘这么厉害,我不要叫李春荣,我要叫‘荣子‘ !”爸说: “那就把你的小名叫荣子吧” 我兴奋地喊着、蹦着、念着:“孔子老子文中子再加一个小荣子!”从此父母都叫我荣子至今。
因为家境贫寒,爸爸只上过小学。但在我记事起,爸就是老师了,不过那时他只是小学的老师。但爸爸一直坚持学习,也坚持练书法,继而教初中,再后来就教了高中语文。父亲的学子们有的供职国务院,有的在国外从事重要的学术研究,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在书法艺术上,他的楷书在北京举刅的书赛中评过第一名,也获得了中国文化部授予的“国家一级书法师”资格证。他出的第一本字贴是应中国书坛泰斗启功先生亲笔书信而出版的,书名是“《冯瀑书兰亭序岳阳楼记》再后来爸爸就出了《滕王阁序》等字贴!
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父亲给人画婚嫁的坑围、送葬的棺木以贴补家用,但即使再难都没放弃过学习,读书夜攻的烛光常通宵达旦,奋斗的一盏心灯又更是常明!而我们姐弟也是在诗书中成长,倍受薰陶。
只是荣子书法只能在小地方哗众取宠,荣子文学更是不值一提,只能说童年的梦而已!
我的处女作散文《寻觅幸福》是在山东电视台“午夜星伴”栏征文时获奖的,也被拍成电视散文在央视三台播放过。因为热爱文字,我入了地区报社,后又供职省报社工作,本可以走进文学,但却因性格太不适合达变而弃文从商。辍笔十年,几乎淡忘所爱。这中间的放弃,还有时代变革,感觉文学没有出路的缘故,但每每见父亲都被其指责,说我自毁前程自甘堕落,我知道父亲望子成龙心切,但我所做之事却与文化没半点瓜葛。今年“三八”节时,一位热爱文学的朋友硬是把我拉入故乡文化群,说是就当消遣,我才勉强入住。
但我怎么都没想到阔别故乡多年,在想象里物欲横飞、铜臭薰天的故人们会对文字情有独钟,竟然谈古论今,还研究骈体文,学习滕王阁序、写古诗词,做文章。。。真是令我大开眼界!与月珍文芳她们交流,才知道她们已坚持多年。而月珍——一个初中毕业的女子,通过不断努力已在报刋上发表过不少文章了。她说她知道基础不行,就是凭着一股子热爱与韧劲不断地看书学习,认真地观察生活又不断感悟练笔走了过来;这种永不服输誓志笔耕不辍,以拼搏来对抗平庸的坚持,终让她撬开了文字的大门,她的一篇篇美丽的散文飘着梦寐以求的墨香终于走向了大江南北,而芬芳着读者们的心田!
在她们的指导下,我下载了简书。才知道这个平台上笔耕的人们竟有百万之众。我真的有说不出的感动与无法描摹的汗颜,激动感慨之余,就也开始动笔。通过二十多天的努力,有两篇小说《王哥的情人》《文夫子pk武教头》入选《今日看点》专题首页。其它多篇文章也进入简书官方的《短篇小说》《武侠江湖》《散文》等专题!
我终于又拾起了搁置十年的笔开始作文了,虽只取得点滴的成绩,但这与小时候就在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丽意境之感染是分不开的!
而故乡为纪念王勃诞辰,也举办全囯征文大赛。我认为“王勃”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唐初四杰之首的诗人,也不是妇孺皆知的六岁能诗,十岁”指瑕”,十六岁”状元及第”的神童或天才,更不是历尽磨难经历牢狱、命途多舛,而天妒英才的悲情巨儒!王勃以其饱学儒道释,诗文冠绝天下,已成为一座精神文化的丰碑永远屹立在故乡与中国文化之林而永垂不杇,千古流芳!
所以我把这篇随笔题为”走近王勃,让生命更炫彩”,以激励更多地故乡学子及所有热爱文字、热爱生命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