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 & Freedom
Monday.
2018.11.5
近日,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牵动着大众的每根神经,事件反转曲折之快让人瞠目结舌。而事故原因浮出水面之后,让人更是唏嘘。
10月28日上午10时8分,重庆市万州区一辆公交车与一辆小轿车在万州区长江二桥相撞后,公交车坠入江中。
根据公安机关调查走访与车辆内部视频监控,此次事故原因为“乘客与司机激烈争执互殴致车辆失控”。
乘客与司机争执监控画面
“
因为一个人错过了一个站,导致一车人错过了一生
”
在事件的进程中,许多人在网络上开启了谩骂模式,首先是被误会的受害者红色轿车女司机,了解真相后转而开始针对已逝去的“肇事者”女乘客,甚至还谩骂起车上冷漠“观战”的乘客。
其实面对余生,我们更应反思的是:人应该对生命有最起码的尊重,更不要轻易的冲动,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正如英国作家塞·约翰逊所说:“人最重要的价值是在于克制自己本能的冲动。”
也正如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所说:“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
坠江公交被打捞上岸
我们依然怀有许多疑问:
为什么那位女乘客错过站会冲动得连续吵闹几站路?
为什么车上的人会默不作声,更没有出手阻拦?
为什么司机会反手还击后猛打方向盘?
有些答案可能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但我们能知道的是,这个悲剧一定跟人的性格有关。
A
稳定的性格结构是适应社会的基础
弗洛姆认为,人的特征及习惯是性格结构的产物;习惯是人的特殊的表达形式;人的能量通过性格结构而得到诱发。人可以选择与自己性格或习惯相一致的生活方式,使得内外达到一种融合的状态。
人们甚至认为自己的情感和愿望并不等同于人的价值与观念。而人的世界观等,是由透明的思想决定的;它同行动一样,也是性格的产物,并促使性格结构更稳定和合理。
性格的存在前提是在社会结构和社会所处的文化中形成的。人不能选择他所处的地域文化和社会制度,就好比人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一样。我们降临在哪个国度、哪个时期,就要适应哪种文化和社会结构,这样才能得以生存下去。
要在社会中彰显自己独特的性格就必须先有效地培养好自己的性格,否则,我们将没有办法在生存中获得性格的一席之地。只有培养良好的社会性格,才能与其他社会团体、个人和自然相处。
那么,这就需要我们的思维和理念、行为与观点、生产和生活都要适应当时的社会结构。
B
不让恐惧和焦虑将自己推向崩溃边缘
人格是世界运行的原动力。潜藏的意识形态的存在和人的力量的使用使性格产生于此。这种力量的使用通过两种形式来表现:第一种复制方式,第二种培育方式。
第一种方式好比拍照片一样,对事物的文字、图形加以记录,形成回忆。这是我们与世界相连的基础。
我们想要性格在世界中具有创造性的体验就必须去培育世界。如果说培育方式是“大哥”的话,那么作为“二弟”的复制方式就会紧随其后。这种方式可以运用到对新事物的创造上来。
这两种方式都是人改造自然,创造自然的过程中人类对此活动做出的回应。
通过这两种方式与世界相处时,世界会做出怎样的反映呢?有时一种方式变得萎缩,而另一种方式发展到极端。当人对自我和世界失去创造力和想象力后,就如同那凋谢的花朵,失去了生命存在的意义。这样的人对事物的认识也会越发死板和僵硬。
因为在生命凋敝的瞬间,对爱的本质和对爱的感觉也在恐惧和孤独中被关闭。所以,他们在看待事物时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看不到鲜活生命的本质。
因为想象力的不复存在,对于未来的预知更是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看待事物只能看到事物的局部,而看不清事物整个的发展脉络和全部过程的发生及演变。由此,焦虑和恐惧的袭来将自己推向精神崩溃的边缘。
C
让步与毁灭只是在一念之间
人与世界在相互实践行动中产生一定的连接。当连接的点产生后,他们通过让步、毁坏来突出人与世界的关系。
让步是性格发展趋势中他人与世界发生连接产生关系的重要行为模式,而且是一种比较悲观的行为模式。而毁灭的关系则是亲疏关系中的主动形式。
这种关系多发生在恐怖事件和攻击事件中,因为这种行动具有主动攻击性。但很多人不知道毁灭别人的冲动是由恐惧产生的。
让步和毁灭隶属于同一种亲疏行为。有时我们并不能清晰辨别什么是让步,什么是毁灭,因为二者有着极高的相似度。
弗洛姆相信,在人在生命力的底层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正能量,相信人类有能力发明和打造一个积极乐观、高度文明的社会。
D
我们都在残酷现实中寻找人生的意义
人处在怎样的环境下,都不要忽视人自身对情感、理想、真理等的诉求。
人是一种软弱的动物,同时因为理性和意识这一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性,而处于残酷的现实中,始终面对无法逃离的死亡并在生存中寻找人生的意义。弗洛姆一再强调人是独特的、具有创造力的、无限潜能的生物。
弗洛姆指出,首先,当人面对矛盾时,不会无动于衷,会寻找解决这一矛盾的路径。人类的所有进步也出于这个事实,不断地调和矛盾、消除矛盾。这也是个人生活合理化及社会形态合理化的共同作用。
其次,人会把大多数人推崇的,认为较为权威的思想,作为真理。如果这一意识形态是被认可的,人的精神就会得到宽慰和满足。比如,可以通过消遣或者工作来逃避内心的慌乱;可以不断寻求自由,以避免被工作束缚。但是,他还是感到不满足,还是会感到焦虑和不安。
他强调,这种情况,唯一解决的出口便是,面对真理,承认莫大的孤寂感,并且认清自我,超越自我。当然,个体还要对自己负有一定的责任,就是说,个体要通过自身的理论,对他的生命赋予意义。
而对于不能够确定的意义,也可以发挥其自身的能力,因为生命本是一种无意义的存在。
弗洛姆认为,人们不断认识人的存在的二律背反以及人的自身潜能,才能完成人的使命:成为自己、为了自己,并发挥自身的才能,达到幸福的彼岸,这些才是人特有的能力,即理性、爱、工作。
艾瑞克·弗洛姆(Erich Fromm,1900年3月23日 - 1980年3月18日)是国际知名的美籍德国犹太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毕生旨在修改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人精神处境,弗洛姆在此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弗洛姆一直坚持临床实践,并出版著作。他一生著作颇丰,他的作品《逃避自由》《为自己的人》《健全的社会》《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在幻想与锁链的彼岸》《爱的艺术》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半个多世纪以来,《爱的艺术》一书的影响力尤为巨大。
弗洛姆以自己独特的视野,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整体把握来分析个人的精神世界,对个人精神世界的分析来透视社会生活状态,从而对爱进行了系统阐释。
弗洛姆的理论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每个人寻找家园的道路。
事故后,更重要的是去沉思和反省。
在这个快餐文化充斥的时代,希望大家可以放缓速度,边阅读边思考,以获得弗洛姆关于自由与爱的真知灼见。
推荐阅读
《弗洛姆说爱与自由》
内容简介:
弗洛姆建立了“人本主义伦理学”或“人道主义伦理学”,或者说是“新人道主义伦理学”,而弗洛姆人本主义伦理学的核心思想就是他的爱的理论。本书以弗洛姆独特的视阂即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整体把握来分析个人的精神世界,通过对个人精神世界的分析来透视社会生活状态对爱进行了系统阐释,以人的境遇、人性为出发点对爱进行了本源意义上的探索,通过对人的本能、需要、性格的研究,对爱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挖掘和把握,建立了关于爱的较为完整的理论。弗洛姆爱的心理革命配合着其他革命手段来批判病态的社会,探索拯救现代人的途径,因而有人说“弗洛姆的著作对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讨论,具有极为突出的地位”。
作者简介:
艾瑞克·弗洛姆(Erich Fromm),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毕生致力修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西方人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的精神处境。精神分析学说对世界有影响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