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能理解,就是答不对;刷题无数,还是掌握不住;甚至读不懂、全靠蒙。——无论哪种情况,大部分考生对古诗词阅读理解题这块9到11分的肥肉,是看着眼馋,吃不到嘴,想拿满分更是不敢想。
一、古诗词阅读理解考什么?
古诗词阅读理解题考的是什么?其实只有三个问题:
1、作者写的是什么?这是内容。
2、作者想表达什么?这是思想和情感。
3、是怎么写的?这是表达手法。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这首诗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手法,通过描写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简而言之,就是作者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是怎么表达的。最多再加一个:这么表达有什么艺术效果。
这里的“作者写了什么”,考查的是阅读能力;“想表达什么”,考查的是理解能力;“是怎么表达的”以及“有什么艺术效果”,考查的是赏析能力。
比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用上面的公式来表达就是:
描写了战火连绵的苦难和家书难得的悲剧,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的思念及忧国忧民的情怀,采用“夸张”、“对偶”表达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围绕这一联可以做出多个命题,但答案都不会超出上面这段话。只要把所给诗词准确地概括为这么一段话,答题离满分就不远了。
怎么样总结出这段话呢?有三方面的要求:1、读懂字面;2、理解含义;3、体会方法。下面逐一说明。
二、怎么样读懂字面?
古诗词阅读理解一般不会出名家名作,为了考查出真实水平,大家会面临较为生僻的作品。考生首先要克服畏难情绪,相信以高中学业所学习的古诗词知识,足以阅读新作品。这里的建议是:读全每一个字,尤其包括大家容易忽略的标题、小引、注释。
标题。标题往往有提示主旨的作用,有的还会给出写作背景等重要信息。有些作品有小引,提示的信息会更丰富。这些都对阅读理解有很大帮助,千万不要忽略。
注释。注释解决一些你没有接触过的字词释义和特殊含义,会很好地帮助你疏通文意。
作者。像李白、杜甫、陆游、辛弃疾等这些名家,都有固定的标签,豪放潇洒、忧国忧民、爱国报国等等。考试涉及到他们的诗词作品,一般不离开这些标签。而大量对学生来说不著名的诗人,题面会给出作者的时代。涉及他们的作品,时代背景就会帮助你了解诗词含义。尤其南宋这类时代的作者作品,往往会考查其中爱国报国的含义。
体裁。古诗词的不同体裁,有不同的表达规律。比如律诗的四联,从内容上看有明显的“起承转合”的结构模式,二联多用对仗、三联必用对仗;绝句,就事论事,结构简单,不要复杂化;分上下阕的词,上阙多写景、叙事,下阙抒情、议论。知道写作结构,就容易揣摩写作思路,便于理解字面意思。
三、怎么样理解含义?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虽然考场上没有时间熟读,但读懂字面意思的过程,作品含义也会理解得差不多。注意标题提示、作者标签、时代背景之外,还有景语和惯例的提示,值得参考。
景语。任何诗词都讲究委婉含蓄,具体表现就是真正想说的话隐藏在写景、叙事之中,往往并不明说。但在写景和叙事中,必然会透露情感基调,大多还会有具体字眼来提示主旨。王国维说:“景语皆情语。”
惯例。古诗词形成了一批相对固定的意象,平时要注意积累。比如说到杨柳,多与分别有关;明月,相思;子规,悲切;衡阳,音信难通;秋风,悲壮苍凉;饮酒,借酒消愁。这些固定意象和习惯用法,是对你阅读理解的重要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