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刚六点就收到了好友发来的长文,部分原文如下:
昨天下午放学后,听到女儿同学说出了数学考试成绩,女儿都没敢告诉我。凭直觉我就知道她考的不好,当时心里就憋气:哎,早就害怕她数学成绩差,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我忍着气悄声问躲在我车座后的女儿考试成绩,她吓得不敢吭声。还弱弱地告诉我,她要等爸爸回来了再看考卷。我想肯定是我当时咄咄逼人的样子吓到了她。当时心里也是一颤,有些心疼。本来已经想到了晚上做什么饭,可是听到她只考了88.5分,顿然没有了做饭的心情。路上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可还是禁不住一顿唠叨:什么不细心了,平时数学方面努力不够了,耐心不足了等等。
回到家简单操作饭菜,迫不及待地看她的试卷:天啊,除了4分是不太明白之外,其余扣分项几乎全是得数算错,比如:连家7和9,都到最后得数了,却少加了一个数,结果整道题全军覆没。谁能想到,外表柔柔弱弱,书写极为认真的女孩儿竟然是个粗心的孩子,她做同步口算几乎没有全对过。加减符号,数字看错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我为此可是伤透了脑筋!还好,不是不会,还是计算错误。
想想未来,我真的很害怕啊!小学时期就已经明显表现出对数学的不喜欢,随着学段的增高和知识难度的增加,以后可咋办?翻看这几天数学高考后学生大哭到崩溃的视频,我甚至都能想到未来女儿数学成绩的一塌糊涂和考不好时崩溃大哭的模样……我该怎样拯救我的女孩儿?
她哥哥看到妹妹恐惧的眼神悄悄告诉我,我应该鼓励她而不是打压,否则她会对学习数学越来越没有兴趣。这些道理我何尝不知道呢?但是情绪这东西实难操控。
今天早早醒来,想想自己昨天对孩子的说话语气的伤害,有些后悔。可是又不知道该如何教育这个不够认真,耐心也不足,又没有数学天赋的孩子。
读完了上面的文字,我深切地感受到妈妈的焦虑。但是我又为她的这种反思而感到欣慰,因为有反思就有觉醒。尤其是在最后一段,她心里面也有不安对自己这种做法的愧疚,所以我和她的交流。从她内心的觉醒开始。
首先我肯定了她这种善于反思和记录的做法,这说明他知道,自己这样的行为是不太合适的。尤其是作为一个很认真负责的妈妈,对。因为考试的分数而对孩子恶狠狠的,以至于让孩子产生了恐惧。有这样的认识以后就会多加注意。
好友的女儿才小学一年级,聪慧懂事,阅读和学习习惯都很好。她的担忧是父母常有的表现,但有些过度。
一.小学阶段的成绩有很大的欺骗性。
这个观点已经是老生常谈,但是真正把它落实到行动中还需要转变观念。在整个小学阶段主要应该以培养习惯为主,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倾听习惯、思维能力等。不应该把分数看得太重,我们无意间的行为就会给孩子带来错误的导向。“我忍着气悄声问躲在我车座后的女儿考试成绩,她吓得不敢吭声。”从这句话中我们就能感受到,孩子已经知道父母对成绩的重视程度,所以感到很害怕。偶尔一次失误代表不了什么,也反映不出什么。只要孩子习惯养成,学习兴趣还在就不会有偏差。
二.不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好友在文字中透露“女儿是不够认真,耐心也不足,又没有数学天赋的孩子。 ”在开始的时候也说自己数学不好,一直担心女儿数学成绩不好。其实对于数学可能有人真的有一些天赋,但是。小学一年级就下定论说女儿数学不好,或者是有意无意间透露出她数学不好的一些信息,孩子知道之后就会丧失信心,或者想我爱读书,数学可能真的就不好。我想轻轻地揭掉这个标签,不让孩子有这方面的认识,我们也不要有偏见,就按正常的去教去学就行。
三.心平气和对待
从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好有一个焦虑,这是他作为父母认真负责的一种表现,非常好,但是我们的焦虑情绪就会影响孩子,或者是会让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发生改变。我们俩都读了薛瑞萍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们还是应该从那本书中寻找力量,在幼小衔接或者孩子低年级的时候,对待孩子,让自己的心态平和一些,态度温柔一些,孩子会有安全感,也不会惧怕学习,过度关注分数。只有心平气和的父母,才能培养出不焦躁的孩子。
好友很努力,养育孩子非常用心,孩子也很聪慧,偶尔一次考试失利并无大碍。把关注的目光转移一下,从关注分数到关注习惯。把自己的心态转变一下,从焦虑转为平和。低分也就不会掀起“波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