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毕淑敏老师的《我的五样》后,发现她最后一样留下来的“笔”,同我的选择一样。
或许,“笔”对于一个作者而言已经不单单只是一种书写的工具,而是一种信念。
有了信念一切生,若无一切死。
一直以来,我写文章总是随心所欲,想写才去写,最近看过一篇文章,主要讲写作者的心态,要如同匠人,独具匠心,字字斟酌,用心打磨。
而我,对于写作的随性,似乎任性了。
却不会觉得这样的态度有问题。
一个写作者,之于我,首先要取悦我自己,其次才会吸引同类人,同类人相聚,高谈阔论才会舒服,精神世界才能和谐。
写出自己的风格,在没有署名的情况下看到文章依然能够看出是哪个作者写出来的,这是一种境界。
经常书写的人知道,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有其通性,有的写作者会抓住这一点,书写能够引起人共鸣的句子,而读者也能在阅读中有隔空交流的体验,这是一种手段。
我看过扎西拉姆多多的诗,她的个人信仰全部都体现在诗里,她的诗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是宗教,佛学和信仰。
我看过顾漫的小说包括改编的电视剧,温情的故事,很暖心。她的书自成一种风格,无虐点,却深情款款。
我听过许嵩和董贞的歌,而且一听就知道是谁唱的,风格很明显。
风格独特,在这个万千世界里,尤其重要。
上学上班后,我们一直被方寸规则束缚,不能搞特殊化,要趋向于大众,要和别人一样,不然自己都觉得别扭,像异类一样,多少有色眼光和口水都在向你宣战。
曾经上社会学心理课时,我记得老师让我们在本子上面随便涂鸦,有的画了好多小圆圈,有的画了很多小方块,我是班里唯一一个画了好多五角星的。
当时,老师说画圆圈代表人性情圆滑,方块是代表人很有原则,而五角星,这个不规则又有些尖锐的图案,老师没有给出解答。
我想一定是我有一种特别执拗的坚持,这份坚持足以撑起我个人全部的气质,由内而外散发出来,对于文学的喜爱,美的追求。
一个人的风格,也会注入笔端,用文字体现。那些有明显风格的作品,其作者也必定是人群中一眼就能识别的存在,例如大兵。
最近几年,大兵把自己人生的经历拿出来书写,讲了许多大兵式的语言,风格独特,值得尊重。
还有以爱情为信仰的独木舟,青春作品里的风景线。
还有许多大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
这些都是经年累月,慢慢沉淀下来的。想要写出自己的风格,还是要多写。
有人写作十余年才写出自己的风格,所以,不能着急,写作是一件漫长的过程,其实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不去想成功的结果,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年年复年年,真的,写着写着就有自己的风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