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进一步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发展学生的运算技能,并关注解决问题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应用法则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思考:
关于二次根式的化简,当被开方数为分数时有以下两种方法:
上题为第一课时课本例题。方法一为课本所给方法,思路是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给被开方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分母,再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方法二与方法一的顺序恰好相反,先用二次根式性质得分母为√7,再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分母化为7,实现“分母有理化”。
方法一在学生初学时易于理解,不涉及√2×√7,这在第1课时学生尚未学习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时,是适用的。
随着学习的深入,当遇到以下问题
如果套用方法一,给分子、分母同时乘以分母,分母上出现完全平方,再展开,依然无法避免出现根号。
这时就必须按照方法二的思路——当分母中出现无理数(式)时,应设法将其凑成有理数,如:√7×√7, (√3-√2)×(√3+√2),实现“分母有理化”。
基于以上思考,本节课设计如下。
一、引入
意图:对形如1/√a的化简总结规律,得出:√1/a=√a/a,如果√a不是最简分数,则继续化简,注意与分母约分;反之,运算终止。类比推导出√a/b的化简方法。
二、新课
本课以习题训练为主。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代表板演,学生点评,教师点拨。
问题:(1)“根号”的书写(2)结果没有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问题:(1)当被开方数为整数时,建议将其写成一个平方数因数乘以另一个因数的形式,方便化简。(2)关于√1/8的处理方法,除了课前引入中的方法(方法①),还可以按方法②计算:
说明:方法②给分子分母同乘√2,凑成√16,不但能够实现分母有理化,同时避免了再化简分子。
说到底,方法①中分子由1到√8,到2√2, 再到√2. 这里“把简把单的事物复杂化,然后再简化”,造成这种“绕来绕去”的原因就是乘√8乘得太大了!8×8和8×2的算术平方根都是有理数,方法①和方法②都可以实现分母有理化且方法②不用再化简分子。方法①的优势在于套路固定——1/√a=√a/a,再化简√a,能约分的再约分。
问题:
1、学生在最后一步“合并同类二次根式”时问题较多,这里有七年级“合并同类项”的后遗症,也有对“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同类二次根式”理解不清的原因。
2、部分学生无法把“×”“÷”符号两边的数联系整合起来,“×”和“÷”在这里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3、由于方法选择不当造成计算过程繁琐。
拓展提升
对于被开方数含字母的二次根式运算,要注意字母的取值范围,在保证结果准确的同时使结果最简。
课堂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