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简史》
副标题:从智人到神人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7206-9
版次:2017 年 2 月第1版
作者简介
尤瓦尔·赫拉利,1976年生,青年怪才,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国际畅销书《人类简史》。其新作《未来简史》,以宏大视角审视人类未来的终极命运,甫一出版就在全球掀起一股风潮,引起广泛关注。
推荐语
我是从罗辑思维的推荐中了解到这本书的,甚至比KK的《必然》都炒的火热,有各位大咖的推荐,也很有兴趣读,可是拿来之后,初读几章,初了前面几章人类的新议题感觉还挺有意思,接下来的几章好像重复了以前的历史课本,有点读不下去。所以就放下了,过了段时间,重新拿起这本书再看,看到多未来的数据世界的分析,感觉本书的作者真的不亏是怪才,这本书之所以如此受追捧,也有它的道理。不妨拿来一读。要耐着性子读下去。
人类新议题
未来中心议题①:保护人类和地球不被人类自己的力量所害。
我们之所以能够成功控制住饥荒、瘟疫和战争,很大原因在于惊人的经济增长带来了丰富的事物、药品、能源和原材料。然而,统一也是因为经济增长,已经让地球的生态平衡在很多方面失衡,污染、全球变暖、气候变化等。
我们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繁荣、艰苦与和谐,接下来人类的目标可能是长生不死、幸福快乐,以及化身为神。
人类会死亡只有一个原因:人体运行出了点技术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不再平等,不死就在眼前。
面对没有死亡末日的人生,人类在家庭结构、婚姻亲子关系、职业生涯等方面会有为未可知的变化。
未来中心议题②:可能是找出幸福快乐的关键。
虽然我们在过去几十年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却很难看到哪个现象能够证明当代的人显然比过去的人更为满足。
伊壁鸠鲁告诫弟子,快乐是件辛苦的差使。仅有物质成就,并不能让我们长久感到满足。事实上,盲目追求金钱、名誉和欢愉,只会让我们痛苦不堪。
就算我们已经克服许多昨日的苦难,但想要获得快乐,可能远比解除痛苦更加困难。对于一个频临饿死的中世纪农民,只要给他一块面包,就能让让非常快乐。但如果是一个百无聊赖、薪水超高、身体超重的现代工程师,你要怎么让他快乐起来?
真正能让人幸福快乐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身体里的愉悦感。但坏消息是愉悦的感觉很快会消退,迟早会转变成不愉快的感觉。
知识的悖论
第一,并不是说21世界的大多数人都会做这些事。
第二,这是一项历史预测,而不是政治目标。
第三,追寻并不代表就能够得到。
第四,也是最终要的一点,在于这项预测的重点并不是要提出这些预测,而是为了让我们讨论现有的选择。
智人为世界赋予意义
建立在故事上的世界
人类为自己创造了历史,但历史其实是围绕虚构的故事展开的。大约7万年前,认知革命让智人开始谈论只存在于人类想象中的事情。到了约1.2万年前,农业革命拉开序幕,为人类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养活了拥挤城市里成千上万的居民,扩大并强化了人际网络。然而这种网络只能依赖人脑非常有限的数据处理能力。大约5000年前苏美尔人发明了文字和货币,让人突破了人类大脑的数据处理限制。文字和货币让人类能够向成千上万的人收税,从而组织起复杂的官僚体系,建造出幅员辽阔的王国。文字以算法的方式组织整个社会,人类变成了算法里的一个小步骤。以现代医院为例,谁是护士或者值班医生无伤大雅,只要他们遵守所有规定的流程,把你治好的概率就很高。
虚构的故事能让人类更容易合作,代价是它也决定我们合作的目标,而我们往往无法确定目标是对的。比如学校的校长会说“我们的制度很有用,考试成绩已经提高了7.3%。”但这真的是判断学校最好的方式吗?虚拟的故事本身没有错,但是我们有可能因为相信而感觉到痛苦,只是为了“给公司赚很多钱”或是“保护国家利益”就掀起无边战火,被这些故事奴役。21世纪我们还会创造出比以往更强大的虚构概念及更集权的宗教,真要如此,区分宗教与科学将会变得更加困难,但又比以往更加重要。
与现代的契约
在现代社会之前,多数文化都相信人类是某个伟大宇宙计划的一部分。这个宇宙计划让人的生命有了意义,但同时也限制了人的力量。对当时的人来说,是否在战场上英勇战斗、是否拥护合法的国王、甚至是否和隔壁邻居有了奸情,都被赋予了重要意义。现代文化则不再相信这种伟大宇宙计划的存在。没有剧本人类也不用局限于任何预定的角色,只要找对方法就能为所欲为。就像瘟疫背后没有什么宇宙意义,人类可以通过对的方法消灭它;人类死后也没有天堂,但能够在地球创造天堂,并永远活在天堂里。因此我们开始在一个没有意义的宇宙里不断追求更多的力量。
现代性的理念基础是:想解决饥荒、瘟疫和战争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增长。像刚果或缅甸这样的国家,如果经济增长,就能产生富裕的中产阶级作为自由民主的基石。至于夫妻失和这种问题,只要能买套更大的房子、买台洗碗机、每周两次参加昂贵的婚姻咨询,据说也就能挽回幸福美满的婚姻。为了确保永久增长,我们必须找到永不枯竭的资源。资源短缺的问题克服后,现代经济真正的敌人就会是生态崩溃。人类一方面必须加快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步伐,另一方面,又必须在生态世界末日前悬崖勒马。然而每当灾难发生,穷人受到的苦难几乎总是远远大于富人。当人类无法阻挡洪水侵犯,工程师仍然能够为上层阶级打造出一艘高科技诺亚方舟。而对于高科技方舟的信念,是对人类未来整个生态系统最大的威胁之一。
现代契约承诺给我们前所未有的力量,要求我们放弃意义,带来一个没有任何道德的黑暗世界。然而究竟是什么让现代社会免于崩溃的命运?拯救人类的并不是供需法则,而是因为兴起了一种革命性的新宗教——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革命
人文主义认为人类自己就是意义的本源,因此自由意志是最高的权威。例如,如果一位现代女性想知道自己有外遇有何意义,她不太可能盲目接受神父或者某本古书的判断,而是仔细审视自己内心的感觉。如果感觉还不太清楚,就会和闺蜜见面喝喝咖啡,倾吐心声。我们的感受也为社会和政治程序提供意义。民主选举相信选民能做出最好的选择。人文主义也深深影响着经济。在中世纪,什么是好面包由面包师工会决定,哪些歌曲是高尚的,哪些又是垃圾,由名歌手工会判断,在现代自由市场中,这些则由顾客的自由意志取而代之。
人文主义认为生命就是一种内在的渐进变化过程,靠着经验,让人从无知走向启蒙。人文主义生活的最高目标,就是通过这种智力、情绪及身体体验,充分发展人的知识。
人文主义的分裂
人文主义就像任何兴盛的宗教一样,不免分裂,主要有三大分支。
1、正统派——自由人文主义
它认为我们应该让每个人都尽量自由自在地体验世界、听从自己的自由意志、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自由主义伦理认为,感觉对了,又不伤害其他人的感情,就该去做。自由主义教育认为,我们要为自己思考,因为从内心就能找到所有答案。然而,世界上有这么多人,常常感受到不同的事。如果所有的权威和意义都来自个人体验,当彼此冲突的时候又该怎么办?
2、社会人文主义
它责备自由主义罔顾他人的感受。想达成社会和谐,并不是让每个人都自恋地探索自己的存在,而是要请所有人放下自己的愿望,把他人的需求和体验视为优先。所以,社会主义主张建立强而有力的集体制度和权威机构。无论是制度还是机构都是由人民组成并以减轻人民苦难为目的,所以意义仍然来自人类的体验,但个人必须对权威与制度服从。
3、进化人文主义
它认为冲突带来的优胜劣汰能够促成自然选择、推动进步。聪明的商人让愚蠢的人破产,这是好事。只要遵照这种进化逻辑,人类就会不断变得更加强大,最后成为超人类。
人文主义相信自己的“感觉”,不需要有神来限制我们的力量、赋予我们意义,只要自由选择,就能找到所需的意义。但是如果我们发现顾客和选民从来就没有自由选择,如果能用科技来计算、设计或击败他们的感觉,一切会变得怎样?
智人失去控制权
时至今日,主导世界的是自由主义的各种思想,自由主义的核心意旨是相信人类有自由意志。现代社会是自由主义的天下:
政治:自由主义者认为应该听从选民的意见,选民要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喜欢谁选谁。
道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育:老师强调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而不再强调标准化的教育模式。
艺术: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人的眼睛,你认为它美,它就是美的。
但自由主义在当下却危机四伏。作者说,自由主义重视每个人的体验,它基于如下三个假设:
我和我的“自我”是不可分割的,用心审视,就能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的自我,要倾听它的声音;
真实的自我是完全自由,拥有自由意志的;
没有人比我自己更了解我自己,必须自己说了算,不能让别人替我做决定。
而科学界目前已经有了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三个假设都是错的。
首先,大脑中不只一个“自我”,我们知道人的大脑有两个半球,左半球右半球有着一定的功能分区,两个半球之间靠一个很厚的神经通道连接,可以直接交流。现代医生为了治疗严重癫痫的病人,会把两个大脑之间的神经管道切断,让左右大脑不能直接对话。曾经有这样一个例子,科学家问一名做了神经管切断手术的小男孩长大想干什么,他回答说:“我想当个制图员”。;然后研究者把小男孩的右眼挡住,让他用左眼看一张写着“你长大想干什么?”的纸条,因为右脑不能说话,研究者给了小男孩一套字母拼图板,小男孩拼出了一个单词—-赛车手。这个实验说明,这个男孩至少有两个自我,左脑想当制图员,右脑想当赛车手。类似的许多实验都证明了大脑中各部门有时是各自为政的。
其次,自由意志是不存在的,即人不能“选择”自己的欲望,人的欲望并不受意识控制,甚至可以从外部控制。在一项实验中,受试者躺进一台巨大的脑部扫描设备。两手各拿一个开关,随时可以按下任何一个开关,而事实上科学家通过扫描受试者的大脑神经活动,就能比其本人更早感觉到按开关的选择,这说明在人类感觉到自己做某项决定前,大脑“早已”启动了指示人类决定的神经,这个“早”大约为几百毫秒到几秒。智人的实验显示,只要能刺激人脑的正确位置,就算是爱、愤怒、恐惧或沮丧这些复杂的感受,也能被创造或抑制。即机器不但可以先一步知道你“想”干什么,甚至可以控制你“想”干什么。美军研发了一种头盔,带上去就可以把你不想要的各种想法去除,让你专注于一件事。这样的所谓自由意志,与商品又有何异?
第三,计算机算法比你更了解你自己。人的非理性已经毋庸赘述,我们在投票和消费的时候经常犯错,导致自己利益受损。计算机算法就比你更了解你自己,为了“你自己的利益”,你应该让算法替你做决定。作者举例:一位姑娘将来可能会让谷歌替她挑选对象,因为谷歌知道她所有的信息,它更理性、睿智,而不会让你因为表面的诱惑(帅气、花言巧语)而犯了人生大错。
新宗教:数据主义
数据主义认为,宇宙由数据流组成,任何现象或实体的价值就在于对数据处理的贡献。所有生物也都是算法,不管是长颈鹿、番茄或人类,都只是不同的数据处理方式。根据这种观点,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和国家控制共产主义就不是意识形态上的竞争,而根本是不同数据处理系统间的竞争。资本主义是分散式处理,苏联式共产主义则是集中式处理。而资本主义能够赢得冷战,是因为至少在这个科技加速改变的时期,分散式数据处理的效果就是比集中式数据处理好。
根据数据主义的观点,可以把全人类看做单一的数据处理系统,而每个个人都是里面的一个芯片。它的产出会是一个全新甚至效率更高的数据处理系统,成为“万物互联网”,只要这个任务完成,智人就会功成身退。
数据主义诫命:
让数据流最大化。
连接到一切系统。
人文主义认为体验发生在我们心中,而数据主义认为经验不分享就没有价值,我们该做的,就是记录自己的体验,再连接到大数据流中,算法会找出这些体验的意义并告诉我们怎么做。
数据主义完全依据能在数据处理机制上发挥多少功能来评估人类体验的价值。如果我们能研发出具备相同功能而更有效率的算法,“人类体验”这套算法就会失去价值。数据主义对人类造成的威胁,正如人类对其他动物造成的威胁。人类创造了全球性的网络,并执行着最重要的功能,就认为自己是造物的巅峰,其他动物只要不再发挥功能,就会惨遭灭顶之灾。因此一旦人类不再发挥重要功能,也会走上灭绝一路,成为宇宙数据流里的一片小小涟漪。
现在就是这两个未来可能性——“神人”主导世界、“万物之网”主导世界。哪个都有可能。
金句
1.全球经济导向已经从物质经济转变为知识经济。发动战争虽然能够抢下油田,却无法霸占知识。
2.人类很少真正知足。人类大脑最常见的反应并非满足,而是想要得到更多。
3.成功孕育着野心。
4.真正能让人幸福快乐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身体里的愉悦感。
5.住在宫殿里的人,心中的重要议题永远与住在陋室里的人不同。
6.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我们拥有越多数据,对历史了解越深入,历史的轨迹就改变得越快,我们的知识也过时得越快。